利润下降股价跌,利润增长股价还是跌,到底怎么了?

鬼话均说 2024-09-01 13:59:22

最近一段时间是中报披露最密集的时间段,因为接近中报最后披露的日期,大量公司都赶在最后这几天集中披露中报。原本今年不少股票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但是近期披露中报之后,有些公司下跌进一步加速了。8月29日,大秦铁路披露了2024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366.07亿元,同比下降9.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45亿元,同比下降22.58%。在披露了业绩大幅度下滑的中报之后,8月29日一开盘就低开然后迅速走低,最大跌幅接近8%。

出现这样的走势,实际上大家也并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业绩下滑股价下跌也是股市的常态。更何况在披露报表之前的几天股价早已开始提前出现小幅度的下跌,说明一定有部分资金提前知晓了业绩下滑的信息,提前就出逃了。这一举动完全符合多年以来股市的常态,不奇怪。奇怪的是,有些公司明明业绩上升甚至是大幅度上升,股价仍然出现大跌。同样是8月29日,兴齐眼药也披露了2024年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8.92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92.95%。可是当天股价开盘低开10%,最大跌幅达到了16%以上!这就很离谱了,净利润接近翻倍股价还是下跌,而且还是在已经连续下跌3个月,股价从200元附近下跌一半到100元附近之后发生的。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就是利好出尽是利空。但问题是这并非个例,8月22日,爱美客发布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53%、16.35%。当天公司股价大幅下跌12.31%,截至8月28日收盘不足140元/股,较历史高点跌去近八成。8月24日,华熙生物发布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8.61%、19.51%。8月26日股价下跌7.17%,从最高点算起,股价下跌了80%以上。这种状况让很多投资人都看不懂,利润下降股价跌,利润上涨股价跌,关键是无论利润增长幅度如何,跌幅居然差不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些股票都是典型的基金重仓股,既然是基金重仓股发生了这种怪事,那就一定要搞清楚基金的投资逻辑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华熙生物为例,公司上市于2019年11月,以上市之前三年(2016、2017、2018)的财务数据来看,是非常典型的高增长状态。三年营收分别为7.331亿元、8.18亿元、12.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94亿元、2.223亿元、4.239亿元,呈现标准的高增长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公司上市了,上市当年营收18.86亿元净利润5.856亿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如此高增长,基金怎么可能会不心动呢,必然是大幅度加仓。2019年年底,距离上市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412个基金持有2152.95万股,基金们买走了整个流通股份的43.38%。此时股价维持在80多元的位置,相比发行价高出80%以上,说明基金们买进股票心态之迫切,根本不在意股价是多少,只要能买到就行。当股价到达最高点的2021年中报,此时有312个基金持有2068.56万股,说明已经有不少基金趁股价高企的时候跑路了。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基金又一次卷土重来,2022年年底的时候,有421个基金持有4583.32万股,达到历史上的最大持仓。随后又是一大批基金连续减仓,直到现在只剩下2456.89万股。

回溯这一过程,最初在高点基金选择减仓我们都好理解,毕竟股价涨幅太大,获利了结也是人之常情。2021年到2022年的那一次大举增仓,一方面是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速,完全符合基金的投资理念。另一方面是股价从高点下来已经腰斩,不少基金也有抄底的心态。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2021年到2022年中基金的发行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很多基金都从市场上募集了非常多的资金。当手里的钱多了之后自然就要挑选投资品种,作为高增长的代表,股价又下跌了一半,当然会成为基金的首选目标。

但是为什么后来基金又不断减仓呢?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基金赎回,在过去的2年时间内由于市场连续不断下行,很多基金投资者已经无法忍受,选择赎回了基金。基金被赎回,只能卖出手里的股票来应对,于是不得不又一次将股票卖出,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但是为什么会是今年中报披露之后,在股价已经有很大跌幅的情况下再一次下跌呢?很简单,增长已经无法持续,2023年华熙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步出现下滑,而今年的中报比去年同期进一步下滑,高增长的神话被打破,基金们的梦想破灭了。

至于爱美客,确实是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增速,无论是历年的年报还是现在披露的中报,增速都还是两位数。可是仔细看就会发现,以往年份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在40%以上,今年一季报增速已经下降到28%左右,到中报的时候更是下降到13%-16%左右。这很容易让投资者产生担忧,未来会不会业绩增速为负?既然担心,肯定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了。

这是什么问题呢?实际上还是最初的投资逻辑出现了BUG。基金们所推崇的价值投资,实际上是高成长投资。他们不断挖掘企业潜在的高成长机会,从中找到股价快速上涨的阶段,借此获利。可是他们却忘记了,高收益对应的是高风险,哪里有收益很高风险很低的事情呢?对企业的收益判断,一定要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可是现实却是建立在PPT之上。更何况再好的增长型企业,也有遇到天花板的一天,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戴维斯双击变成戴维斯双杀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放弃追求高收益的机会,转而寻求持续稳定的中低速发展,实际上才是最适合我们的投资方式。

0 阅读:0

鬼话均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