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总说“自强不息”?答案藏在《易经》的一句话里

乐观的糯米 2025-04-24 17:22:26

大家知道,除了母爱,还有更博大的存在吗?是大地。一个老师可以爱几十个孩子,但大地母亲爱的远比这多——她爱所有人、所有物、一切生灵。不分中国人、美国人,不因容貌美丑而有所偏爱,大地的胸怀包容万物。从“女儿、妻子、母亲”的成长层次,再延伸到“母亲、老师、大地”的境界,我们终将理解:大地是终极的“母亲”,承载着地球上的万物,无论人、动物还是花草树木。这种“承载”如同一辆车,而大地之车的容量最大,胸怀最广,故称“厚德载物”。

《易经》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何解?

以诗句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十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白日(远望如白)、青山(依山尽时颜色渐暗)、黄河(黄)、大海(蓝)——色彩在变化中交融。更深远的是,这十个字暗合“天行健”的永恒循环:白日自古至今,亿万年来从未停歇,从未“请假”。若太阳请假一日,地球将乱;若后羿射日传说成真,多日并现,大地将焦土。

“白日依山尽”正是“天行健”的写照——君子当效法太阳,自强不息。修养美德,一日不可停歇,如同太阳的规律运行。即使家中有事,亦需妥善安排,而非懈怠。

再看“黄河入海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奔涌不息,何曾因阻碍而停驻?君子修身亦当如此——给予他人善意,不可因他人态度而中断。《弟子规》云:“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若父母待己刻薄,仍能尽孝,方显大德。黄河入海,纵有千难万阻,仍坚定向前;君子修身,纵身心疲惫,亦当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之德,低如海纳百川。大海因处低位,故能汇聚千流;大地因处至低,任人践踏,却包容万物,乃至微小如蚁。君子效法大地,当以“大爱”待人:爱一人、十人、百人,乃至万物。正如大地养育众生,这是“厚德”,亦是“大善”。

古人观天地,崇敬其道,效法其德。从“白日依山尽”到“黄河入海流”,十数字间,尽显天地之伟力与包容。中国文字的深邃,正在于此——以简驭繁,以小见大。

0 阅读: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