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加拿大和丹麦等国近日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应对特朗普的“领土野心”?特朗普接连发布“美国新版图”计划的举动让人啼笑皆非。他甚至公开声称,只要美国愿意,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只是时间问题,美国面积将轻松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领土第一大国。试问,这种荒诞的逻辑究竟能走多远?
丹麦政府明确拒绝了出售格陵兰岛的提议,但特朗普仍不死心,竟向丹麦发出这样的质问:“小小的丹麦,凭什么控制格陵兰岛的民众?”听起来仿佛格陵兰岛早已是美国的领土。这种强词夺理的态度不仅引发了丹麦的愤怒,也让国际社会再次见识了特朗普的强硬与自信。
不得不承认,美国目前依然是全球经济和军事力量的领跑者,而特朗普也展现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作风。未来几年,在特朗普掌控白宫、参众两院的情况下,美国内部能制衡他的势力恐怕寥寥无几。佩洛西这样的“掣肘者”或许难以再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可以随心所欲地施压他国。北约和欧盟的成员国并非摆设,必要时,他们未必会对美国的行为视而不见。
胡塞武装在1月11日宣布,他们的导弹和无人机对正在红海航行的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发动了袭击,这已经是该航母第五次遭到胡塞武装的攻击。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军事行动持续了整整九个小时,最终迫使“杜鲁门”号撤离至红海最北部。
英、法、德对这次事件保持沉默,俄罗斯也未表态,而美国白宫同样选择闭口不谈。然而,这一尴尬局面无疑让美国再度沦为国际笑柄。以色列媒体称,特朗普对此忍无可忍,并打算对胡塞武装采取更为猛烈的报复行动。然而问题在于,胡塞武装显然不怕美国的威胁,“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心态,让他们对所谓的制裁毫不在意。
另一边,特朗普针对哈马斯发出的最后通牒似乎也未奏效。他明确警告哈马斯,若在他上台前不释放所有扣押人质,美国将让其付出沉重代价。然而,截至目前,哈马斯仅表示愿意释放34名人质,但条件是以色列从加沙撤军并实现永久停火。这一提议被以色列迅速否决,甚至称哈马斯根本没有提供人质名单。
距离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只剩几天时间了,而哈马斯与以色列的谈判仍无进展。这种局面不仅让特朗普的威胁看起来毫无说服力,还让美国的外交形象大打折扣。
土耳其近期在叙利亚北部的行动同样让美国陷入被动。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和美国盟友库尔德武装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双方伤亡惨重。美国一方面为库尔德武装提供武器和情报支持,另一方面却试图劝阻土耳其停止打击库尔德武装。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土耳其不仅在边境集结大军,还对美国及库尔德武装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库尔德武装放下武器投降。然而,这种要求显然不会被库尔德武装接受,而白宫同样不可能向土耳其妥协。
土耳其向美国发出最后通牒后,却迟迟没有实际行动。这种只说不做的姿态,反而给了美国一个错觉:土耳其的强硬言辞不过是逞一时口舌之勇。时间一长,埃尔多安的警告可能会变得无人理会。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总是按照预期走。如果特朗普领导的白宫继续支持库尔德武装,土耳其迟早会采取行动,对库尔德武装展开强硬打击。
土耳其一度呼吁特朗普政府支持其立场,但没有得到任何明确回应。埃尔多安深知,一旦与库尔德武装开战,美国绝不会袖手旁观。面对这样的困境,土耳其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向美国施压,比如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允许俄罗斯通过土耳其向欧洲出口大量天然气。若真如此,这不仅会打击美国抢占欧洲天然气市场的计划,还可能让特朗普怒不可遏。
俄乌战争不仅未因特朗普即将上台而缓解,反而变得更加激烈。拜登政府在离任前向乌克兰提供了大规模军事援助,并联合英国和日本对俄罗斯实施了新一轮经济制裁。尽管美国官员声称这些制裁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但现实情况似乎并未如他们所愿。
前线战事中,乌克兰军队在库尔斯克方向展开大规模反攻,而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的推进同样步步为营。双方对妥协毫无兴趣,英法德意等北约国家也继续坚定地站在基辅一边,即使特朗普将来可能要求牺牲乌克兰利益,他们的态度也不会改变。
特朗普曾豪言用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而如今,他的态度明显转向保守。最新的表态是,这场战争有望在不到六个月内结束。然而,面对欧洲盟友的强硬立场和俄乌两国的激烈对抗,特朗普的“六个月承诺”看起来更像是一厢情愿。
在格陵兰岛问题上,加拿大和丹麦都拒绝向美国妥协。尽管美国国内已经开始讨论在格陵兰岛加强军事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有媒体鼓吹“最快速的侵略战争”,但现实显然不是美媒想象的那样简单。丹麦与美国之间的军力差距确实巨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丹麦会束手就擒。一旦美国真的对格陵兰岛动武,欧盟国家是否会袖手旁观?加拿大是否会为了避免成为下一个目标而参战?
历史告诉我们,事情并非总是按强者的剧本发展。俄乌战争爆发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乌克兰的抵抗能力,但乌军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韧性。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格陵兰岛问题。美国在全球并非无懈可击,胡塞武装多次袭击美军航母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