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凉之变,五胡乱华的前奏

斐斐谈国际 2024-02-15 10:20:42
前言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取得灭国功绩的司马昭终于不再推辞,接受魏帝曹奂赐封的晋公爵位,并于次年再度升级加封为晋王,加九锡。

按照前辈曹丕的做法,封王之后,再下一步就该是魏晋禅代,司马昭称帝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灭蜀之战时,司马昭曾雄心勃勃的表示,灭蜀之后三年,便可借巴蜀以水军顺流而下,水陆并进,攻灭吴国,一统天下。而这三年,估计也是司马昭对于自己走上人生巅峰的规划表,即凭借功绩,灭蜀可封王,灭吴可称帝。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篡位三部曲,司马昭只完成了两步就在265年九月病逝了。对于此时的魏国来说,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经营,曹家已经完全沦为橡皮图章了,政归司马氏已久。

司马炎

魏晋禅代

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炎借祖、父两代三人的光,登上权力舞台中央。刚满三十岁的司马炎没有像他父亲那样扭扭捏捏,封公称王都推辞再三,在父亲司马昭病死三个月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办理国家产权过户手续,完成魏晋禅代的最后一步,建立晋朝,改元泰始。

西晋与东吴对峙

从后面的历史,我们知道,从公元263年灭蜀到279年开启灭吴之战,中间过去了整整十六年,当初司马昭的三年统一计划表为什么没有被儿子司马炎执行呢?

按理说,拥有巴蜀之地的晋朝,无论是人口、经济、军事实力还是地势,都对孙吴有压倒性优势,是什么让意气风发的司马炎迟迟不开展灭吴统一战争,甚至于面对吴主孙皓的连番挑衅都忍让再三、战略守势呢?

意气风发的司马炎

诚然,对于晋朝朝廷来说,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面前,此前无论是曹丕伐吴还是司马师伐吴,结果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长江天堑无法逾越这一思想钢印似乎深深嵌入晋廷主和派的心里,甚至于连贾充这样的帝国重臣都反对伐吴。当然,对于开国皇帝司马炎来说,朝廷内部的反对意见并不是主因,毕竟他在泰始五年,也就是公元269年二月,就已经安排“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征东大将军卫瑾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菑;镇东大将军东莞王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又诏“濬(王濬)罢屯田兵,大作舟舰”,开展伐吴的准备工作。

操练水军

秦凉乱局

但此刻真正严重拉扯他注意力的是,西北地区另外一场历时十年的拉锯战。

战争双方是开国五年的晋王朝和河西鲜卑为主的西北少数民族。这一场中央王朝和内迁少数民族的激烈对抗以及晋军在战争中的糟糕表现,完全可以视作三十多年后“五胡乱华”的前奏,这场被称之为“秦凉之变”的动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邓艾之谋

这个问题还要从大名鼎鼎的邓艾说起。当初邓艾主持陇西事务,对抗蜀汉之时,鉴于魏国陇西地区羌人、氐人等少数民族部族与南边的蜀汉往来甚密,且当地胡汉混居十分常见,甚至当地民风彪悍的胡人人口数量能占到一半之多,这是一股非常强大且不安定因素。

少数民族内迁

这些周边民族自东汉中后期开始内迁,特别是黄巾起义后,中央政府更是对边疆之事自顾不暇。于是,“自魏氏以来,夷虏内附”,南匈奴、鲜卑,加上久居关陇的羌、氐等,整个西北地区呈现“西北诸郡,皆为戎居”的现象,而这些民风彪悍、战斗力强的少数民族也成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各路军阀利用的对象。

不过曹魏时期,西北边境民族形势总体平稳,大规模的民族冲突很少。“自魏氏以来,夷虏内附,鲜有桀悍侵渔之患。由是边守遂怠,鄣塞不设”。—《晋书》《阮种传》

鲜卑人

曹魏政府的凉雍地方官员,对待羌人等措施比较得当,主要以恩威并施来管理。“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三国志》《魏书•徐邈传》。由于政府少数民族政策比较宽柔,对边境管制也很松懈,导致周边少数民族进一步大量内迁,胡汉混居及人口比例进一步失调。

邓艾

话题回到邓艾。对他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的治羌策略很简单,除了当时流行的迁戎论,即把与百姓混居的羌人等民族慢慢外迁走,但这个迁移极容易引发对抗,短时间内效果不佳。主政凉雍的邓艾实际用的是“以夷制夷”,即引入北方兴起的鲜卑部落,以制衡当地的羌人、氐人。

“先是,邓艾纳鲜卑降者数万,置于雍、凉之间,与民杂居。”—《资治通鉴·晋纪武皇帝》

而被邓艾内迁至雍凉地区的鲜卑部落中,最强大的一支是“秃发鲜卑”,“秃发鲜卑”,发音上就很容易联想到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的确,他们系出同源。

邓艾的这一措施也确实有效,鲜卑人的到来,压制住了本地的羌人,使之无法联系蜀汉。于是,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当然,邓艾本人也在战后被杀。

邓艾虽然死了,但是他引入的鲜卑人却留在了陇右地区,并且出了大事故,即“羌虏失统,合散无主”。没有邓艾的强力约束,这些少数民族对立问题愈演愈烈,形势骤然紧张。

司马炎

2.引爆对抗,拉锯战

到了司马炎建立西晋,朝中大臣傅玄意识到要出大乱子,于是指责之前的民族政策,“胡夷兽心,不与华同,鲜卑最盛。本邓艾苟欲取一时之利,不虑后患,使鲜卑数万散居人间,此必为害之势也。”

傅玄这边话音刚落,公元268-269年,陇右地区遭遇持续大旱,政府救济不力,本就民族形势紧张的陇西地区开始爆发民乱。为此,公元269年二月,司马炎将此前灭蜀建有大功、又刚在荆州击败孙皓北伐的猛将胡烈调入西北军区镇压以秃发鲜卑为主的河西民乱。

“二月,分雍、凉、梁州置秦州,以胡烈为刺史。先是,邓艾纳鲜卑降者数万,置于雍、凉之间,与民杂居,朝廷恐其久而为患,以烈素著名于西方,故使镇抚之。”—《资治通鉴·晋纪武皇帝》

秃发树机能

晋廷专门设置了秦州刺史部,在河西和陇右之间建立军事屏障,准备实行秦、凉二州合围鲜卑部族的战略。

显然,朝廷对待民乱的基调就是“就地永久解决,被让这群野蛮人跑了”。

出身将门世家的胡烈,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他不想用恩威并施的策略,更愿意用军事手段快刀斩乱麻,屡立大功的他也自信有能力搞定这群鲜卑胡虏。

胡人

太过自信的人,往往就会轻视对手。一年以后的公元270年六月,胡烈率军进攻秃发鲜卑主力所在的万斛堆,秃发鲜卑时任首领秃发树机能采取诱敌深入之计,轻敌冒进的胡烈部队被秃发树机能包围,孤立无援的胡烈兵败身死,紧接着兵败被杀的还有凉州刺史苏愉。

“六月,戊午,胡烈讨鲜卑秃发树机能于万斛堆,兵败被杀。都督雍、凉州诸军事扶风王亮遣将军刘旂救之,旂观望不进。亮坐贬为平西将军,旂当斩”—《资治通鉴·晋纪武皇帝》

“晋武帝泰始五年四月辛酉,地震。是年冬,新平氐、羌叛。明年,孙皓大遗众入涡口。叛虏寇秦、凉,刺史胡烈、苏愉并为所害。”—《宋书·志第二十四》

初战受挫的司马炎随即派遣石鉴为安西将军,统兵再战秃发树机能,还是搞不定,叛军势头越来越大,搞得关中民心动荡。

无奈,司马炎急忙派遣宗室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镇关中,主持围剿秃发鲜卑事宜。不顾大司马陈骞的劝阻,将原扬州刺史牵弘调为凉州刺史,与叛军作战。

牵弘也是将门子弟,之前久在陇西,跟随邓艾与姜维作战,并参与灭亡蜀汉,在扬州刺史任上,击退东吴丁奉的进攻,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交战

就在这时西北形势又有剧变,鲜卑人还没搞定,南匈奴人,即北地胡又开始趁机作乱,众胡人部族与秃发鲜卑组成联军,相互策应。凉州刺史牵弘出兵讨伐胡人,但是兵败被杀,整个凉州沦陷,司马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北地胡寇金城,凉州刺史牵弘讨之。众胡皆内叛,与树机能共围弘于青山,弘军败而死。”—《资治通鉴·晋纪武皇帝》

公元277年,也就是咸宁三年三月,司马炎派遣当初淮南二叛时威震天下的绝世猛男文鸳为平虏将军,都督雍、秦、凉三州军事。这一次,临危受命的文鸳是个有勇有谋的将才,他没有辜负司马炎对他的期待,文鸳大破秃发树机能,更迫降了诸胡二十余万人,可谓大获全胜,司马炎终于挽回几分面子。

文鸳出马

“三月,平虏护军文鸯督凉、秦、雍州诸军讨树机能,破之,诸胡二十万口来降。”—《资治通鉴·晋纪武皇帝》

可惜的是,秃发树机能率残部逃走,文鸳也就此收兵回去复命。不曾想,文鸳前脚才走,秃发树机能就重整旗鼓,第二年就攻杀了时任凉州刺史杨欣,杨欣也是之前跟随邓艾入川的灭蜀功臣,在凉州享有盛名。

这已经是死在叛军手上的第三位凉州刺史,加上之前的胡烈,先后四位封疆大吏死于胡虏之手。

凉州如此失控的事态,让司马炎寝食难安,认为“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就是即便是吴、蜀两国入侵,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

怎么办?还派文鸳出马?

司马炎心中是一万个不想的,毕竟文鸳是淮南叛臣文钦之子,前次大功已经引起他的猜忌。其实,司马炎内心深处应当是感谢文鸳的,如果不是当年他夜袭司马师大营,吓得司马师眼疾复发而死,这天下肯定轮不到他司马炎坐庄,天下之主的位置铁定是他弟弟司马攸的。

3.马隆西行

这边司马炎还在纠结,那边秃发树机能根本不给他机会。

“春,正月,树机能攻陷凉州。帝甚悔之,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者?”

可以想象,司马炎在朝堂上叹息着问群臣咋整时的无奈。

这时,泰山人马隆挺身而出,为君分忧。他向司马炎要求让他在军中选拔三千人的特种部队去平叛,司马炎力排众议,同意了马隆的要求,破格任命马隆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更给了他可供使用三年的军需物资。

为什么说这三千人是特种部队呢?我们看马隆的要求。

“隆募能引弓四钧、挽弩九石者取之,立标简试。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

为了发挥特种作战的效果,马隆还特别准备了三种特种设备:偏厢车、磁石和犀甲。

偏厢车

偏厢车可理解成移动装甲车,胜在防御力高。在陇西的狭窄山路上,军士可以躲在其中以弓弩射击,从而使鲜卑人的弓箭威胁大大降低;磁石可大量铺设在预定战场周围,敌军身着铁甲会被磁石吸引而行动受阻,而身穿犀甲(皮甲)的晋军则不受影响,传说这几样设备都来自于诸葛亮所作的八张图。

依托这支能开劲弓强弩的特种部队,马隆率部且战且进,在武威转战千里,大量杀伤秃发树机能的鲜卑骑兵。史载:“马隆西渡温水,树机能等以众数万据险拒之。隆以山路狭隘,乃作扁箱车,为木屋,施于车上,转战而前,行千馀里,杀伤甚众。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诘朝,召群臣谓曰:"若从诸卿言,无凉州矣。"乃诏假隆节,拜宣威将军。隆至武威,鲜卑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帅万馀落来降。十二月,隆与树机能大战,斩之,凉州遂平。”—《资治通鉴·晋纪武皇帝》

马隆在陇西杀得天昏地暗,朝廷一直没有接到前线战报,都以为说大话的马隆全军覆没。直到战报传来,司马炎终于放下心来,忧愁了快十年,终于可以放声大笑。

马隆平定凉州叛乱之后,便直接驻守在雍凉地区长达十余年,直至病死在任上。

西北边患暂时得以解除,司马炎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全面进攻东吴。

为什么说暂时呢?因为刘渊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一场腥风血雨即将降临晋王朝。

0 阅读:35
斐斐谈国际

斐斐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