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访上党洪福寺
俗话说,深山出俊鸟,秀水出佳人。在上党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当老雄山遇上陶清河,便有了清灵、柔美的韵味。李坊是一个小村,村里有一座洪福寺,看似不起眼,却隐秘着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家族和一段关于大宋明德皇后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在长治市上党区李坊村的北面,找到了慕名已久的洪福寺,一个看庙的老大姐停下手里的扫帚对我说:原先寺院是建在一块高台之上,寺前有山门、石阶,还有一个很大的放生池。接着她带我们走进庙里,继续说:当时的眼光奶奶殿基本上就是现在这个样来,看这块石碑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走近一看,是《重修眼光圣殿碑》,碑文道:“匡义古寺院二十有七,洪福寺在西李屯者,即今李坊村是也......”再往后看,不仅有本村社人重修庙宇的历史,还记载了流传李坊乃至整个上党地区的一个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征战河东,路经此地,望见天空有一位红妆女子,好像是观音大士,便立刻下马祷告,果然一路顺利,获得完胜,就下令修建寺院,这就是洪福寺的由来。
在这块石碑上,看到洪福寺的始建或算重修时间是“太平兴国五年”,也就是公元980年,宋太祖征河东的记载是公元960年,宋太祖到过李坊村,却为什么在许愿20年后,才开始建造洪福寺呢?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同行的郭存亭老师说,在当年追随赵匡胤征战河东的队伍中,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叫李处耘,他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主要策划者之一,而且就是咱们长治人。
在《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记载“李处耘,字正元,潞州上党人”,在《长治县志》里进一步标注为“今长治县李枋村人”,他出身将门,共有三子两女。其中,长子李继隆是两宋时代能与岳飞媲美的将帅之才,几次打的辽国名将耶律休哥一度怀疑人生。尤其是唐河一战大败耶律修哥,此后十年,辽军都不敢再进攻。上党李氏家族中的子孙也不乏能征惯战的虎将,可谓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门世家。二女儿还由赵匡胤亲自做主,嫁给了宋太宗赵光义,北宋太宗雍熙元年被册封为皇后,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德皇后。“明德”是她的谥号。
在明代《潞州志》中也有洪福寺创建于太平兴国五年的记载,这一年李家“二小姐”已被封为德妃,掌管后宫。她待人宽厚,深得宫内上下的拥戴,本来就已深受宋太宗宠爱,在加上亲弟弟李继隆又屡立战功,这就为洪福寺创建的由来,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宋太祖许愿后20年才建造洪福寺,应该说李坊村的李氏家族和明德皇后功不可没,一方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来说,山野乡村出了一位皇后是多么的荣耀和自豪,一方面地方官吏们为了效忠皇权对明德皇后的家乡给予特殊关照,营建寺庙就显得合情合理。在“母以子贵”的封建皇权时代,她膝下无子,却能坚定的支持立宋真宗为皇帝,就是那个说“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皇帝。明德李皇后以宽容、善良、热情的为人,不仅为后世树立了人生的标杆,还带给了家乡李坊村世代的洪福。因此,在李坊村就有了洪福寺是为纪念明德皇后修建的说法。
在今天的淮阳,也有一座洪福寺,当地人传说,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也就是狸猫换太子传奇故事里的李妃,她的墓地就在寺旁,但据《宋史》记载李宸妃死后是按嫔妃之礼先“殡”于“洪福院”,然后和刘娥皇后一起葬在了河南巩义永定陵。咱们李坊村洪福寺的得名是否也与明德皇后的身份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回到我们的洪福寺,只见眼光菩萨殿、罗汉殿单檐九脊顶,檐头翼出,殿顶平缓。殿身用小扶角石柱,柱身收刹明显。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大额坊上,柱间补间开斗栱三朵,梁架全部明露,断面砍削规整。梁枋、斗栱和拱眼壁上施粉贴金,彩绘精致......
走进洪福寺旁的民居院内,抬头依稀可见寺庙内落日映照下大殿的飞檐。院子里一个老人说,李家是靠做官起家,过去出过一位娘娘。先前,李坊村西半个村子都属于李家。李家过去住的是“三圪节楼”,大门用铁裹,四周还有城墙,当地老百姓称其为“凤凰寨”。在李坊,李家坟地规模宏大,远近闻名。1962年陶清河发大水冲毁了李家不少坟地,好多人把坟砖卖到了南王庆村,光那一部分坟砖就盖了半个村的房子。
翻开《宋史.卷二百五十七》,里面记载李处耘死后“赐地葬洛阳偏桥村”,2019年,受荫成老师邀请,曾“重走万里荫城铁器之路”南下洛阳,其中就有一个目标,就是去寻找上党李氏家族的墓地,发现了李继隆儿子李昭亮的神道碑,碑上就有关于李氏家族和明德皇后的记载。
洪福寺在元至正九年曾大修,明隆庆元年重修,明天启年间装绘佛像,清乾隆年间再次修葺,最近一次修复在2015年,几朝几代都对它精心呵护,视若国宝。这其中,既有当地百姓祈求洪福、平安的美好愿望,也蕴含了人们对同乡明德皇后和李氏一门将帅的无限敬重和爱戴。(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