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李斌变杀神”刷屏了。这可不是什么玄幻小说情节,而是发生在造车新势力蔚来身上的真实故事。很多人说,李斌以前是“好人”,对用户好,对员工好,甚至对竞争对手都带着几分客气。可现在,他成了“杀神”,挥舞着改革的屠刀,砍向臃肿的部门、高昂的成本、低效的渠道。这到底是企业自我救赎的必经之路,还是激进改革的冒险之举?
让我们先回到李斌“好人”的时代。蔚来,这个以用户服务为核心的品牌,在早期确实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他们被蔚来的“浪漫主义”所吸引,被NIO Day的热情所感染,他们愿意为这个不断尝试、不断挑战的品牌买单。蔚来也因此在竞争激烈的造车新势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用户口碑一度成为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可是,浪漫的背后是持续的亏损。2024年前三季度,蔚来亏损超过15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寝食难安。
李斌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好人”,而是变成了一个果断决绝的“杀神”。他开始反思:一味地追求用户满意度,却忽视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根本就是饮鸩止渴。只有企业活下来了,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 他明白,现在不是追求完美用户体验的时候,而是要活下去,活得更好,才能长久地服务用户。
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刮骨疗毒”开始了。李斌的第一刀,砍向了内部管理。他亲自推动了CBU机制的建立,这个机制的核心是控制成本单元,以ROI(投入产出比)为导向,对每个部门、每个项目都进行严格的业绩考核。以前,蔚来花钱大手大脚,很多项目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效益评估,现在,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听到回响。那些不能马上产生效益的“务虚”项目,李斌毫不犹豫地砍掉,曾经备受期待的自研手机项目,也在现实的压力下被迫调整。 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部分员工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对企业文化的背叛,可是时间证明,这些“壮士断腕”的决策是必要的。
李斌的第二刀,砍向了供应链。他不再听凭下属的汇报,而是亲自参与到核心零部件的谈判中,甚至会盯着周销量,带着供应链团队调整采购节奏。他学习立讯精密的“百万倍成本思维”,要求团队以极其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每一笔支出,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零点几元,放大到百万量级,都将是一笔巨大的成本。 他深知,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以往蔚来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现在必须改变。 这个举动,也并非一帆风顺,与供应商的博弈,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甚至需要打破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但这正是当前的关键。
李斌的第三刀,砍向了销售渠道。他合并了蔚来和乐道双品牌的交付渠道,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同时,他还对销售团队的考核进行了改革,不再强调试驾量、电话量这些过程指标,而是将成交转化率放在首位。 这直接改变了销售人员的工作重心,以前他们可能忙于应付各种考核指标,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真正服务客户,现在,他们必须拿出真材实料,完成销售业绩。 此外,他亲自下场,出现在门店,向用户介绍车辆,亲力亲为。
这三刀,分别从内部管理、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三个方面入手,目标只有一个:降本增效,实现盈利。这看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它不仅需要李斌的魄力,更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 这期间遇到了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巨大压力,一些员工质疑改革的必要性,一些投资者担忧改革的风险,甚至一些核心用户也对蔚来的转型表示担忧。 但李斌已经没有退路,他必须带领蔚来渡过难关。
李斌的这次改革,与其说是“杀神”,不如说是“自救”。他正在将蔚来从一个浪漫主义的理想国,转化为一个精打细算的商业机器。 这个转变并非易事,它需要牺牲,需要冒险,也需要时间。 但如果蔚来能够成功转型,那么它将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
目前来看,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虽然蔚来仍未实现盈利,但亏损的幅度正在收窄,成本控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更重要的是,李斌的这种“杀神”式改革,向整个行业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造车新势力不能再一味地烧钱扩张,必须重视盈利能力,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并非所有新势力都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小鹏汽车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对供应链的清理整顿,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理想汽车则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线,凭借其独特的增程式技术和精准的市场定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些不同的发展路径,共同构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多元化格局。
当然,李斌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未来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日益增长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潜在的政策风险,都将对蔚来的发展构成巨大的考验。 但这并不意味着蔚来没有机会,李斌“杀神”般的改革,或许正是蔚来浴火重生的关键。
最终,蔚来能否成功转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斌的“杀神”之举,已经让整个行业为之震动,也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数据方面,我们缺乏最新的官方数据,但根据公开信息和行业分析报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参考数据:
蔚来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超过150亿元人民币,规模巨大,直接威胁到公司的生存。 蔚来2024年全年销量超过22万辆,但这并没有带来盈利,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亏损。 小鹏汽车在供应链改革后,成本控制得到明显改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理想汽车凭借其独特的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在竞争中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盈利能力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 李斌的改革,正是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所做出的必要调整。 只有聚焦盈利,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关于蔚来改革成效的具体数据,更加清晰的了解这轮大刀阔斧式改革背后的真相和结果。 李斌的这次冒险,究竟是成功逆袭,还是“壮士断腕”后仍难逃厄运,都将成为中国汽车商业历史上值得反复研究的经典案例。 让我们拭目以待。
用户92xxx05
蔚来汽车从品质和售后能换电确实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电车产品,相信蔚来一定能秒亏为赢!2025年越来越好!相信蔚来己来!!!蔚来加油[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