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子、镜子、本子,如何赶走低落情绪?
是这样的。
01袋子心理学教授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建议大家把能让自己产生积极情绪的物品装到一个袋子里,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让积极过往帮我们走出沮丧。
操作很简单,需要注意的是,在往袋子里放物品时,要仔细品味自己当时的情绪。
比如收到了一份小礼物,准备记录下来,那么:这份礼物带给了你什么感受?
为什么喜欢这种感觉?
礼物让你有了什么样的积极体验?
……
像这样,当袋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你就会发现生活是建立在积极的氛围之上的。
因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了。
当人把目光聚焦在引起自己积极体验的事情上,每天都注意去收集,那么他就会刻意寻找,努力过滤。犹如带着有色眼镜看生活诸事,自然有所改观。
不断地补充袋子内物品,每次回望都会觉得生活中的美大于暗淡。
人是很容易陷入联想,给自己暗示的。
带来积极体验的东西不断地提醒我们,过往多美好、美好这么多——生活就像阳光下的葵园~我们被照亮了。
相应的,我们还可以准备“平静情绪袋”“成功事物袋”“幸福事物袋”“浪漫事物袋”,装进去的不一定是具体的物件,还可以是记录事情的纸条,重读时一样有效果。
02镜子先说一下具身认知。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的心灵可以支配身体去做动作,同时身体的动作和感觉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心灵。
其实我们的大脑并不能清晰地区分生理和心理,管理生理的脑区通常也是管理心理的脑区。
各种实验数据也表明,身体对心理影响很大,甚至仅仅改变人的面部表情,人的情绪就能随之改变。
在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西恩·贝洛克的书《具身认知》中,介绍了一个实验:
用医美技术平复抑郁症患者脸部的皱纹,结果,他们的悲伤、绝望和负罪感等负面情绪的严重程度平均减少了47%。
当人不愉快的时候,经常会皱眉——皱纹反映的是内心感受。
而当人感受不到自己脸部的皱纹时,大脑就没有收到进一步的面部反馈,它会觉得好像也没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于是处理负面情绪的脑区也没那么活跃了。
相应地,科学家还发现,晒晒太阳,喝喝热饮,保持开放有力的姿势,都能给内心带来积极影响。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点呢?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镜子,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提醒他对着镜子微笑、保持一个自信的姿势,让大脑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收到积极的反馈,心情会越来越好。
03本子给孩子准备一个本子,每晚入睡前,用一分钟时间,在本子上写下一天最值得高兴的3件事。
这三件事可大可小,只要能让孩子感到高兴就行。不用特别详细,一句话就可以。
比如,午饭吃到鸡腿很开心;妈妈表扬我了;作业早早完成。
写完就睡,不再做其他事情。记录,是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
就这样,坚持一周就会发现孩子每天精神愉快。
睡觉可以帮我们巩固学习效果,在睡梦中,大脑会继续工作,整理白天的信息。
白天学的东西,到睡觉时都快忘了,而人在睡前做的事,能够立马利用睡眠进行巩固,效果很好。
所以,脑科学家建议人们利用睡眠的这一特性,在睡觉前学习。让孩子睡前在本子上写高兴的事儿,也是这个原理。
大脑会记住这种感觉,每天都记,等于不断重复再确认,大脑就会觉得我们每天都被开心的事情所包围,那么ta就会鼓励我们每天醒来都精神饱满,去迎接这一桩桩让我们开心的事。
小结:无论是给孩子袋子、镜子还是本子,都郑重地交给他,让他意识到这件事很重要。
人在积极情绪中会精神饱满、大脑开放、学习高效,同时也会给周围人带来积极影响。
保持开心,让自己走出消极,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周围的人负责。
生活在群体中,懂得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人生路肯定会越走越好。
本文结束,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