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写道:我们永远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人们钟意宁静淳朴的自然,更向往自然中一切美好的邂逅。所以,请在响堂稍作停留,让一切回归自然。
你来到响堂的此刻,也许正是阳光热烈的正午,也许正起风,也许下着雨,你和一座山彼此相连。漫步在响堂,拥抱着碧空,穿过飘香的栀子花丛,路过潺潺的溪流边,走过郁郁葱葱的稻田,依偎在栀咖啡的窗棱旁,山谷中的每一处,都诠释着时光的温柔之感。
在这个6月,响堂邀请了7位诗人,选取了他们自己喜欢的作品,以公共艺术的形式展示在响堂的村落、树林和田野中,作为响堂山谷生活季的一个单元,这些文字如同溪水、枝杈和庄稼,共同构成一种意向,焕发出了响堂稻田间、墙院里新的生机,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种种可能。
42组,300个装置,散落在响堂,如同从田野中生长出来一般,自然而然。
风吹树林,
从一边到另一边,
中间是一条直路。
我是那个,
走着但几乎是停止不动的人。
——韩东《风吹树林》
光线晃动,大地倒退……
倾斜的尖翼上,爱和愤怒仍完好如初。
——胡弦《玉隼》
山间午后
我慢慢看懂了云雾的起落
——黄梵《象征》
萤火虫,总是这样忽明忽暗
正像我们活着
却用尽了照亮身后的智慧
——叶辉《萤火虫》
我走在不断下沉的堤坝上,
我走在沙沙作响的草丛里,
我的眼角捕捉着最远的、一两点闪光。
——朱朱《在沙洲》
稻谷在细雨中颤动
我们蹲坐在门槛上
说起又一个秋天
——育邦《院子》
在这雨夜的尽头,
是谁,从茶田中间
奔跑着趋向光明的地方。
——陈卫新《向山的窗》
响堂诗集以#向山的窗#为题,依托响堂独特的山谷环境,以融入公共艺术装置的方式,打造出一个可阅读、可互动式的山谷诗歌与环境艺术展,希望为来到响堂的人创造出一个“不一样”的游玩体验场景。
▲图片来自小红书
#向山的窗#响堂诗集落地还未“满月”,就已收获不少网红达人的青睐。在各路社交媒体平台,你都能看到诗集的踪迹。草坪上的充气球,栀子花田中的立体字,栀咖啡的玻璃文字UV,都是现成的出片取景地,沿着光明路寻山而上,相机内存卡可能就要再换一张了。
来到响堂,把看到的拍成好看的,随手一拍似乎就有了电影即视感。@谢大漂亮是此次响堂诗集的视觉总设计,项目落地后,她便和摄影师绕着自己设计的作品走了一圈,留下了一组纪念合影。
治愈系小众打卡地、城市探寻计划、山谷文艺展……这些被网友们贴上的标签,也成为我们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最真实的反馈。
来#向山的窗#打开一扇向山的窗,通往自然和宁静。您可定位大马营·营地(响堂店),沿着光明路一路上山,即可看到#向山的窗#诗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