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辉,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副连长,脑子灵光,办事麻利。就是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军官,却突然闹起了转业,这无疑给我们连队,乃至整个部队都带来了一个不小的挑战。1988年,我刚当上连长不久,就面临着这个棘手的难题。王明辉的理由看似简单——“在部队没前途”。但深究下去,原因远比这复杂。他来自农村,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而当时社会上兴起一股“下海”经商的浪潮,他表哥在地方运输公司工作,收入颇丰,这让他心生羡慕,也渴望改变现状。同时,年轻气盛的他,多少有些急功近利,渴望快速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而部队的晋升机制相对缓慢,这与他的期望值产生了落差。
思考点1:如果你处在1988年的环境下,面对王明辉的情况,你会如何做他的思想工作?
针对王明辉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稳定情绪,深入沟通。我没有简单粗暴地批评或否定他的想法,而是选择倾听,理解他渴望改变现状的心情。在家设宴款待,推心置腹地聊家常,聊理想,在轻松的氛围中打开他的心扉。理性分析,权衡利弊。我向他分析了部队的优势: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发展平台、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等。同时,也指出了地方企业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激烈,风险较大,并非每个人都能成功。我还以一些身边战友转业后的真实案例为例,让他更直观地了解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从家人的期望、战友的情谊等方面入手,唤醒他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我还强调,部队的大门永远为他敞开,如果在外面遇到困难,随时可以回来。Tips:做思想工作要“对症下药”,充分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才能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
几年后,王明辉的经历验证了我的担忧。他所在的运输公司因经营不善倒闭,他失业了。走投无路的他给我打来电话,语气中充满了懊悔。他坦言,如果当初听从我的劝告,就不会落到如此境地。这次的打击让他深刻认识到,稳定的工作和可靠的保障远比一时的诱惑更重要。他渴望回到部队,重新开始。
思考点2:如果你是当年的首长,面对重新申请入伍的王明辉,你会如何抉择?
王明辉重返部队的申请,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一方面,他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教育其他有转业想法的战士;另一方面,部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何处理这种情况,需要慎重考虑。经过与首长商议,我们认为,王明辉的经历虽然曲折,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渴望为国家奉献的年轻人。他犯了错误,但也从中吸取了教训。最终,首长特批了他的申请,允许他重回部队。这在当时,几乎是闻所未闻的。Tips:处理特殊情况要灵活变通,既要坚持原则,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重回部队的王明辉,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工作也更加积极努力。他珍惜这失而复得的机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很快便升到了营长。而我也一路晋升,最终当上了副团长。
思考点3:你认为部队的意义是什么?除了保家卫国,它还能带给个人哪些成长?
十几年后的一个夜晚,我和王明辉值班时,再次聊起了当年的事。他感慨万千,感谢我当初的劝说,避免他误入歧途。原来,在他离开部队的那段时间,曾差点被一些不法分子拉下水。如果不是想起我的话,后果不堪设想。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战友情谊的珍贵远胜过一切物质奖励。部队的意义,不仅仅是保家卫国,更在于培养人、塑造人,它教会我们责任、担当、忠诚、奉献,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伴随我们一生。
行动指南:
1. 保持开放沟通:遇到问题,要积极沟通,充分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2. 理性分析利弊:权衡各种选择,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定。
3. 珍惜战友情谊:战友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要用心维护。
月光洒在操场上,照亮了我们曾经挥洒汗水的地方,也照亮了我们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这段关于转业、回归和战友情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军人精神的真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自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