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一个龟缩方案居然被人称颂千年!说白了就是一个割据方案
第一:诸葛丞相说了,天下有变,前提是天下有变。没有就发展经济搞生产。
第二:东吴背刺,几乎就是脑残行为,任谁都想不到。
第三:刘备拿下汉中有一部分是出于战略考虑,还有原因是出于政治考虑,强化他汉中王的身份。
问题就是在这里,关羽牵制了魏国几乎所有的主力,就意味着合肥空虚了。据记载合肥就剩几百人了,拿下了合肥淮南一带一马平川,能直扑寿春。袁术当年就靠寿春淮南这一带的地方就敢称帝,这个地方可比荆州肥沃多了。魏,吴,蜀。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作为老二你不能干老三,因为老三完了,你也没什么好下场
因为你们俩加起来都没老大实力强,可现在千载难逢的机会,老大的主力全被牵制住了,而老三跟老大不共戴天,你最好的选择就是联合老三干老大,拿下荆州将来你还是老二,拿下寿春将来你是不是老二就说不准了,因为后面无论是灭吴之战,还是东晋南迁,淮南一带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隆中对忽略了东吴对荆州的执着,没有荆州,东吴不得安宁。其实也不是执着,东吴一开始的战略重心就是在江淮,大家各取所需一点问题没有,主要是第二次合肥之战孙十万被打破胆了,不敢再有进取,只想偏安苟活,事实上当时如果孙权能稳住,那边关羽水淹七军,老曹就要抽调淮南军团了,这也是江东北上大出天下的最好一次机会,结果江东真是一群鼠辈不足与谋
问题当时的天下刘备可以入手,并且长久占据的只有益州和荆州,其他的地方更本没办法入手,确实隆中对缺点很多,但却是当时刘备唯一可行的战略,想如意的三兴大汉,除非拥有现代人的视角,跳出华夏地理圈,不然当真可能性很低。
隆中对最大问题是高估了孙十万。本来双方结盟,一方取关中、宛洛,一方取青徐,共分天下,到时再一绝雌雄。结果孙十万在合肥连送人头,彻底丧失进取之心,转头背刺盟友夺取荆州。蜀汉没有荆州,隆中对里两路进军的计划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