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桃尧镇珠玉村有一座建于清朝末年的装饰漂亮而独特的客家民居,屋名叫继述堂。它坐西向东,由两堂两横一门坪一池塘组成,旁边还建了一座供仆人(长工)居住的合面楼,以及子孙后代读书的九经书室。继述堂最特别的是在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装饰精美的“六层跳”,浮雕式壁画、精美的木雕和埋在壁橱旁边的陶罐等都是值得一看的。
珠玉村继述堂及其附楼
珠玉村继述堂
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装饰精美的“六层跳”
精美的木雕
浮雕式壁画(灰塑)
埋在壁橱旁边的陶罐
穿过简朴的外大门(也叫“斗方门”),迎面便是长方形的门坪(有外墙的门坪也叫“斗方”),这个斗方是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粤东北地区带头试行“打土豪,分田地”的珠玉村焚烧田契地契的地方。当年珠玉坑的贫苦农民将地主的田契地契一本本扔到火堆里焚烧,看到契约化为灰烬,想到以后耕田不用再交租谷了,心头如释重负。
继述堂的斗方,当年打土豪分田地时烧田契地契的地方
正大门的花岗岩石门框上方写有“继述堂”三个大字,四周有花边装饰,两侧还有花鸟彩绘。彩绘附有诗句,诗句的意思与画的内容相得益彰,署名为“温瑞初”,到底是画师的名字,还是诗人的名字?你知道吗?
正大门
大门两侧的壁画
继述堂最有特色的是正大门两侧屋檐下面装饰漂亮的“六层跳”。在普通的客家民居中,“跳”这种用来承托“桁”的木构件一般是一两层的,少数三层,通常不做任何装饰或者只有简单的木雕。像继述堂这种装饰漂亮的六层跳在梅州的客家民居中还是第一次发现,不知道屋主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继述堂的六层跳除了最顶层的短跳没有装饰只起支撑作用外,其它五层均有精美的木雕。有象征“五福临门”的五只蝙蝠,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和如意,还有象征“龙凤呈祥”的龙和凤,以及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蟠桃等。看来大门两侧上方的跳雕刻的是象征吉祥祝福的图案。遗憾的是,吴三文一家在继述堂住没多久,没有等到五福临门、延年益寿,却等来了劫匪的惊吓。
大门左侧的“六层跳”
继述堂第二个值得一看的是浮雕式壁画(灰塑)。浮雕式壁画位于天井左右两边的隔墙(堂屋与横屋之间的隔墙)上部。其中一幅由花瓶、锦囊、牡丹、水仙花、佛手、画扇、画轴、诗集及墨砚等组成,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诗集为三元堂藏版的光绪丙申年(1896年)重刊的《图注千家诗》,从网上的《图注千家诗》图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线装木刻版的古书,图文并茂,趣味性和可读性强,里面有不少是大家熟悉的古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章下面的留言栏查看,也可自行上网搜寻。
壁画的四周还装饰有花边,花边的四个角是蝙蝠,蝙蝠旁边是双喜,上边是蟠桃,下边是花卉,整幅壁画保存基本完好。
天井另一边的浮雕式壁画的内容为:花瓶、鲜花、画扇、石榴、菠萝、仙桃、古琴、散落的纸张等。纸上分别印有“延年益寿,XX国酒” “光绪戊戌年(1898年)国朝重刊”等字样,可作为研究清朝末年时代背景的参考资料。
圆形画扇的左半部分是梅花图,一只小鸟站在枝头昂首期盼春天的到来;右半部分的文字是周佐文送给X X三兄的一首《红梅》诗行草书法,诗云:
东风为汝洗铅华,似点胭脂学画家。
却笑绛桃无骨格,更怜红杏少横斜。
新妆照水窥明镜,薄醉当春斗绮霞。
蜂蝶未知芳信早,清高到底是梅花。
书法看起来比较美观,写得有章有法。从两幅壁画的内容结合附建的九经书室来看,吴三文期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在家乡多读点诗书,将来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也希望家人能够延年益寿、福寿双全。
继述堂的木雕也是值得一看的。就连上堂和横屋二楼的瓦桷下面隐蔽的“跳”也有木雕装饰,可见其做工之用心。
精美的木雕
二楼的瓦桷下面隐蔽的“跳”也有木雕装饰
继述堂的木雕以花鸟虫鱼为主,雕工精细,配以祥云、诗句等,有较强的观赏性。
令人遗憾的是,下堂屏风上面的福禄寿三星高照的木雕上部,双龙戏珠和花鸟彩绘等图案组成的边框里面,原来挂的牌匾早已不见踪影,刻有精美木雕的屏风门也被人盗走了。
继述堂不能不看的还有埋藏在壁橱旁边墙内的小陶罐,这些陶罐是当年吴三文从印尼装银元回来时用的。陶罐藏在墙内,可以装金银首饰之类值钱的东西,外人根本不知道。因为做得太隐蔽,即使知道也很难找到。
隐藏在壁橱旁边的陶罐外人很难找到,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拨开挡板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1、珠玉村继述堂曾做过半年的红军医院,1929年10月至1930年4月,红四军150多名伤病员在这里疗伤,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军医院。
2、继述堂有间密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经做过中共松江区委的地下印刷厂,印刷了大量松江区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的纸质文件和宣传资料等,为松江区的土地革命斗争工作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桃尧镇珠玉村继述堂及其屋主吴三文的相关文章:
1、客家裁缝巧为驼背做衣服,竟获军服天量订单,发财回乡却遭遇不测(2022.04)
2、梅县桃尧古民居内设暗室,墙内发现数十个陶罐,天井挖出两罐银元(2022.07)
3、梅县这座清代客家古民居,曾经隐藏着闽粤边区我党的地下印刷厂(2023.04)
4、梅州这座漂亮的古民居,竟是闽粤边区红军医院,住过150多名伤员(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