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Veer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32/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517天
01
前几天,看到一个网友的求助。
网友说,和朋友去旅行,一路上都是有商有量的,至少在半小时前气氛都还很好。
但是在她发帖前不久,朋友突然哭了。
究其原因,朋友说自己来旅游是来做梦的,但是网友的现实主义把她的梦给打碎了。
网友列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她们在逛文创店的时候,网友直说里面都是“拼多多”合集。
可能旅途中这样的情况很多,终于在这一次朋友绷不住了。
网友有点不知所措,说不知道该怎么哄朋友,就连说请她喝奶茶,她都说不要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在奶茶的后面打了一个括号,里面写着“她很爱植脂末”,看到这里,突然明白朋友为什么会哭了。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某天,你去旅游回来,兴致勃勃地将当地的风景、美食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
过了一会儿,一个朋友评论:“这个地方我去过,没什么好玩的”,或者“吃这么多东西不胖死你”。
还有这样的人:
跟你一起出去玩,各种嫌累嫌麻烦,时不时地吐槽“没意思”。
这位网友,其实与上述两种人做的事情类似,那就是给人泼冷水,扫兴。
她的朋友之所以会哭,也是因为在这个旅途中,被扫兴了无数回。
去逛文创店,就被说这就是“拼多多”合集,有啥好逛的;
想去喝一杯奶茶,会被说这都是植脂末,一点都不健康。
你说朋友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事实吗?
我想稍微有些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事实,但人家就是喜欢,喜欢在旅游、放松的时候做一些让自己愉快的事,即使这些有可能并不实用,甚至有些“智商税”。
本来就是放松、娱乐的过程,还要被人教育、拉回现实,朋友会觉得“梦被打碎”也不奇怪了。
02
网友说是自己的现实主义,让朋友感到不舒服。
但其实,这跟现实主义没什么关系。
如果真要较真起来,旅游算什么“实际、有用”的消费,硬要说的话,让人开心、放松就是它的现实用处。
用一些“扫兴”的话说,不就是一个人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别人活腻的地方吗?
网友既然会去旅行,说明她还是渴望得到情绪价值的,毕竟旅游不就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风景,收获轻松与愉悦吗?
但她却忽略了朋友也是需要情绪价值的,她逛文创店、喝奶茶也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放松的。
这个时候,网友却仅仅出于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态度,用一种高姿态,否定了朋友本可以获得的快乐。
这种扫兴的行为,不是什么现实主义,却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尊重。
你可以不认同别人的喜好,但你也不应该去否定别人的喜好。
比如说,一个人喜欢吃荞麦面,他没有去否定乌冬面;
一个人喜欢吃红豆沙,他也不会去否定红豆泥;
但却有一些人,一提起自己讨厌的时候只会说:“这是人吃的吗?”
汪曾祺也说过类似的话:
“有些东西你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
保护他人的快乐,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美德。
03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一致的三观,即使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也无法完全避免。
周国平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
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矛盾,都来自于无法接受“对方跟我不同”这个事实。
观念不同,是很多社交矛盾的根源;志趣不同,也是很多亲密关系中的隔阂之一。
父母为孩子规划的人生,未必就是孩子想要的人生;我们想过的生活,未必就是别人想过的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里,你无权要求他人按你的三观生活,也没有资格嘲笑、轻视别人向往的快乐。
王尔德说:
“自私不是一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意愿生活,而是要求别人按照他的意愿生活。”
一个人的修养就体现在,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04
哲人康德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
有时候,我们活得太自以为是、太自我了。
这就导致了无法尊重他人,包容不同。
在没有尝试去理解他人的前提下,直接将他人的喜好视为一文不值的事物,这不仅否定的是这些事物,更是一个人的灵魂。
世界万物其实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言,对与错、有用与无用、值得与不值得,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人基于内心的选择。
人活一世,如果只追求绝对有道理、绝对实用,那也未免有些无趣。
一些人喜欢在别人享受“无用”带来的乐趣时泼冷水的做法,正是缺乏尊重而导致的情商低的表现。
三毛说: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放开胸怀,体验各式各样的生活、品味各式各样的文化,不要用生活、文化的价值将它们的受众,贴出个“三六九等”的标签 。
万物可爱,源于尊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