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里,除了爱和成长,还看到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变化。不是简单地【变得更好】,对每个人而言,【变化本身】更值得深究。在黄亦玫和苏更生的人物线里,少不了一个女人,她就是姜雪琼。
她们三个看似是各自独立的故事线,但又互相成为人生选择路上的映射、对照,在各自经历的过程中给予过彼此勇气和支撑。
姜雪琼这个角色原著中是没有的,完全是创造出来的,整部剧对她着墨不多,但七拼八凑也捋出一条基本清晰的脉络。
谁也不愿意为了谁放下自己那一头,后来小雪提出离婚,没想到过程中发现自己怀孕了,本以为她会像很多人那样为了孩子选择迁就认命,结果是流掉孩子,坚持签订离婚协议。
后来,得知老顾得了绝症,小雪放下北京的全部,变现自己的艺术收藏,只身前往香港陪着老顾走完最后一程。老顾离世后,小雪再次回到北京创办了自己的画廊。
到全剧终的时候,她交了新男友、谈着恋爱,还没想要结婚……其实剧中很多“有点不一样的”女性价值观是通过她来传递的。
庄国栋既是男朋友,又是资源,两者不冲突。她主张绝大多数男人的爱情带来的是副作用,如果恰好有少数能带来收益,就应该好好把握抓住资源。她认为谈恋爱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价值,而不是一场精神上的空谈。
相比务实的爱情观,这时候在黄亦玫眼里,爱情是纯粹的,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她不想把二者混为一谈,更不想利用恋爱关系在职场作弊。不会因为恋爱影响工作,但也不想利用感情去完成工作。
很明显姜雪琼一路走来都是奉行自己的一套逻辑,包括借助老顾的各种资源搭建起如今的事业格局,她无疑是成功的。她不像很多人那样既要又要,既当又立(比如田小姐),而是很坦然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其实借助资源并不代表自己本身不优秀,这完全不冲突,反而越不自信的人越容易此地无银三百两(这是题外话)。
不过让我更欣慰的是,这段讨论平静的结束了,姜雪琼没有强迫黄亦玫做她不喜欢的事,她没有拿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或者拿老板对下属的权威将自己的逻辑强加给黄亦玫。她们之间的讨论做到了即便一方还没有消化,但仍然愿意给予理解,是两个人即便行事逻辑不同,但还是愿意彼此尊重。
只讨论,不强求,更不强融,是成年人之间最大的真(心)诚(意)。但,奇妙在于此时此刻这么权衡利弊得失,这么看重现实价值的姜雪琼,却在后来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所有高光,去陪伴一个被生命判了死刑的人。冥冥之中,这一段对话或许无形中影响到她后面做选择。
面对黄亦玫“离开爱人,又放弃孩子,你不会后悔吗”的提问,她说:“我不想这辈子只当顾太太,我要做我自己。”
虽然不是每个人一辈子有足够的幸运遇到真正的爱情,她有幸遇到了老顾,她确信他们两个人之间是爱情,可是与此同时,她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路要走,这些都和爱情一样重要。
爱情和事业她同样珍视,她懂得爱情的难得和可贵,但不表示事业就轻而易举,可以弃如敝履。只是这一刻,爱情和事业,必须二选一的话,她选了后者。
那一刻我明白了,爱情不天然的成为任何人的必选项或首选项,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两难全的时候是必须要做选择的。
这个选择,并不是不爱,也不是谁比谁更自私,谁也没有错,只是大家这一刻选的不一样(互相都没有选择对方),又或者说刚好选了同一样(都选了事业,没有选爱情)。哪怕未来自己想要选回来,此时此刻也要认,毕竟兜了一圈才会明白人生,聚散离合不过就是刹那的决定,兜一圈回不来也得认。
后悔又怎么样,那都是以后的事,哪有不后悔的人生呢?姜雪琼在爱情面前、婚姻前面、孩子面前,选择了事业;很巧的是,不久之后的黄亦玫也无形中被推向同一种境遇里,和方协文相遇到结婚到生子,她也在爱情、婚姻、孩子、事业、自我的羁绊中徘徊、彷徨、陷落又跳出过。没有谁赢过了谁,谁的前路就比谁的更光明坦荡。
人这一生是复杂的,不能单纯的地说终其一生一个人只选择爱情,或者事业。有时候我们选择爱情,有时候我们选择事业,当有时候我们不被爱情选择的时候,还可以去选择事业(反之亦然)。没有别无选择,永远也都可以重新选择。别辜负了此生。
不给自己设限,允许一切发生。黄亦玫最后与何西告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需要承诺未来,允许我们现在说“再见”,如果未来会重逢,那就再道声“你好”。偶然邂逅,久别重逢,重拾旧爱,老死不相往来……一切皆有可能。
这些底气,不止是家庭赋予的,还有自我养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有精神上的丰盈。所以,姑娘们,不需要纠结要不要为爱走天涯,培养自己的自信,实力,永远让自己有的选。
哪怕一无所有,再重新出发依然可以。请,义无反顾地长成各自生命里的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