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凫山有老人冻死,书记撤民政科长职,然后开大会自己作检讨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1-17 12:20:38

徐敏山,1906年出生,沂南岸堤村人,贫雇农家庭出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4月当选为南沂蒙县第九区区长,1942年当选为中共沂蒙县县委委员兼县游击大队大队长,1945年任沂南县副县长兼县武委会主任。1947年任五莲县县长(五莲县是全国土改模范试点县,县委书记是张鼎臣),1949年任临沂县长,1950年调凫山县任县委书记,1956年任济宁专署副专员。

刘敏山在战争年代,是沂蒙山区著名的战斗英雄,被誉为“沂蒙飞虎”,建国后勤政为民,如孺子牛一般勤勤恳恳,似水一般清清白白,在济宁地区是有口皆碑的“人民的老黄牛”。

凡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他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曾与他一起工作过10多年的刘茂三亲眼见证到这一切。

原凫山县是个贫困区,又是个多灾区,当地群众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脆弱。徐敏山任凫山县委书记时,正赶上大旱之年,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到1951年春天,两城区群众已无米下锅,仅靠麦苗、野菜等充饥。

刘敏山与当地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一方面号召群众自力更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另一方面,亲自带队奔赴乡村深入农户家中调查摸底,及时向省和中央进行全面汇报,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很快,35万斤救济粮从东北调来。刘敏山身先士卒,亲自带领县直机关干部到火车站卸粮,拉着车子与运粮队同到灾区。

4月8日凌晨5点,他第二次和运粮队一起赶到两城区,天黑时才到达马闸村。他顾不上休息,又立即与工作人员一起把救济粮发到群众手中,饿着肚子忙到夜里10点多钟。

他对人民有着高度的责任感。1952年春,大坞(原凫山县政府驻地)西村桥头上有一老人因冻饿而死。他闻讯立即派人去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做出了严肃认真的处理,撤销了县民政科长的职务。他和县长朱迪吉在县直机关干部大会上作了深刻的检讨,并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认真做好工作,切实安排好群众的生活。

在工作中,徐敏山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他朴实无华,从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不是坐镇指手画脚,光当指挥官,而是放下身子,带头实干。

1953年,凫山县在初次治理十里沟子和白马河时,他带领县水利科的同志吃住在工地上,在泥水中搞勘察,亲自主持制定了治理方案。

1956年,徐敏山任济宁专署建设科长,他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水里是农业的命脉”的指示精神,亲率机井队在苗营村北安营扎寨,打出了全地区第一眼机井。

1957年6、7月间,济宁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水灾,京杭大运河和蜀山湖堤防随时有被冲决的危险。值此千钧一发之际,时任济宁专署副专员的徐敏山,不畏艰险,冲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他亲自带领公安中队赶到嘉祥县马村与张楼运河西堤地段,动员东堤群众顾全大局,具体组织群众疏散工作,圆满执行了省、地委的决定,炸开了运河西堤,将洪水导入南旺湖,从而确保了济宁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

在抗洪抢险的三个多月里,他没有回一次家。当地干部群众称他是“活着的夏禹”。

1963年,他任南四湖工程局党委副书记时,亲自带领十几名技术员,安步当车,风餐露宿,踏遍了南四湖的每个角落和村庄,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重病期间,他还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治理南四湖的建议和初步方案,为以后南四湖的治理开发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2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徐敏山凭着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靠着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硬是从一名贫苦雇农家庭出身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在工作显示出一个革命者所应有的创造性和开拓工作新局面的胆略与才识。

1954年,济宁地区第一个拖拉机站城里,他出任第一任张张。站里既没有成熟的技术人员,也无成功经验可借鉴,群众也还从未接触过这个新生事物,对此心存疑虑。

徐敏山河几位同志办公、吃住都在机房,虚心学习,前夕钻研,集思广益,逐渐掌握了这门新技术。之后,他们边试验边总结。他又亲自到黎明社组织农民试用机耕,又到黎寨、苗营动员群众试耕,终于靠实际行动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欢迎,拖拉机站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1955年,济宁专署决定在南四湖缓征地内创建一个国营机耕农场南阳湖农场,徐敏山出任第一任厂长。

他一马当先,披星戴月,带领技术人员实地调查研究,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踏遍了南阳湖农场的每块土地和周围每个村庄,亲自主持制定了农场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并组织干部群众全面付诸实施。

1956年,徐敏山调任济宁专署副专员后,他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亲自带领部分机关管不和技术员到苗营村搞玉米、地瓜和棉花丰产试验田,提倡科学种田。其成功经验推广后,当地秋季农作物的单产和总产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苗营村还特地向济宁专署报了喜,秋季多交了3万多斤爱国粮。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徐敏山始终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廉明清正。

他在世时,同志们同志们戏称他有“三件宝”:国防车、草蓑衣和黄饭包(这是他在五莲工作时,张鼎臣送他的)。

他外出开会或下去检查工作,常常是步行或骑自行车。1965年,他去济南揩专员会议,也是步行到济宁火车站。上车后,列车长让他到软座车厢,他一句“专员也是普通乘客”,婉言谢绝了。

1958年春,他生病独自跑去住院,同志们知道后去探望他,但找遍干部病房也没有找到他。原来他不想搞特殊化,住进了外科大病房。同志们和同室病友都深受感动。

徐敏山的艰苦朴素是出了名的。他曾经遇到一次误会,多年后一些老同志仍当成笑谈。

1963年夏天,他孤身骑自行车到泗河检查防汛,到兖州时天已经黑了,于是决定去济宁第三机关招待所住下。

青年值班员见他推着自行车,背着黄饭包,还带着草蓑衣,不让他住。徐敏山说:“我叫徐敏山,是济宁专署干部。”值班员见他孤身一人,摇摇头不相信。徐敏山没办法了,只好让他把所长找来。

刘太斗所长一见是徐副专员,立马把他接进去,并批评了值班员。徐敏山说:“青年人不认识我,不要责怪他。”

徐敏山光明磊落,胸怀坦白,顾全大局。1959年反右倾时,他被错拔白旗,下放济宁钢厂劳动。他不发牢骚,不讲怪话,不气馁,泰然处之,与钢厂工人同吃同劳动。

1962年,他官复原职后,仍一如既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工作。

1966年,徐敏山因病逝世,终年60岁。

他是一个真正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为济宁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建树的功绩,将铭记人民心中。

0 阅读:0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