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评论“按住了比亚迪,没按住其他”。
蛇年春节假期过后,中国汽车市场便硝烟弥漫,各大车企争相祭出“五年免息”(新能源车型)与“一口价”(燃油车型)双重武器,部分品牌让利幅度更是高达四万多元。
如果说这两项促销策略,在2024年是特斯拉和上汽大众的阶段性营销手段,到了2025年似乎大有向行业标准配置演进的趋势。而这,也折射出当前市场竞争的同质化困局。
新能源车:五年免息成新标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67e21d04022e772039e2304055ba81.png)
特斯拉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堪称 “王者”,Model Y月销4万辆以上的成绩可谓名副其实的遥遥领先。除了久经考验的产品力之外,五年免息政策无疑在其成功之路上扮演了关键角色,成为吸引消费者买单的有力武器。进入2025年,蛇年春节假期过后开工首日,特斯拉另一款车型新款Model 3就推出8000元保险优惠以及5年免息的限时优惠政策(截至2月28日)。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后,Model 3后轮驱动版的售价为22.75万元;长续航全轮驱动版的售价为26.75万元;高性能版车型的售价为33.15万元。
此举被不少媒体视为蛇年价格战的开场炮。
然而,小鹏汽车其实在同一天更早的时候,就针对性地推出了 “真零首付” 五年免息活动。小鹏X9不仅五年免息,甚至零首付。其他车型如小鹏G9、小鹏P7i和小鹏G6的金融优惠方案为“0首付+3年0息”。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再往前,春节假期尚未结束时,蔚来就推出5年0息等限时购车优惠政策 (截至2月28日),支付定金购买蔚来汽车车型,可以享受5年0息、1万元选装基金、48张免费换电券、5年NOP+免费使用权。2月7日,蔚来旗下乐道品牌也加入战局,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效仿小鹏开启“0首付”模式,虽为3年免息,但搭配3年NOA免费使用权、3年电池租用月费付4赠1以及24张乐道换电券等,同样极具竞争力。
“五年免息”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对于车企来说,“0息”能够保证车价不降,避免了老车主“维权”情况的发生。对于消费者来说,“0息”给到的优惠相比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的现金优惠,实际的好处要更多,减轻了月供的压力。以20万元车型为例,5年期零息可为用户节省约2.8万元利息(按LPR 4.2%计算),相当于变相折扣14%,这部分资金可转化为附加配置选购,间接提升客单价。
燃油车:争先恐后发布“一口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26153d6ac756f489d1efe655100632.png)
新能源汽车品牌试图借五年免息复制特斯拉Model Y的成功,而不少燃油车则纷纷借鉴上汽大众开创的 “一口价” 政策,试图通过这一措施来拉动销量。
2024年成都车展,上汽大众为途岳新锐定制了7.99 万起的“一口价”促销政策。上市后,在途岳新锐的推动下,途岳家族销量逐月增长,到2024年12月途岳家族单月销量超过1.9万辆。在探岳新锐的带动下,上汽大众也为旗下威然、帕萨特和ID.4 CROZZ等车型推出了“一口价”政策。上汽集团旗下上汽通用后续也在部分车型上推出了“一口价”。
如果说,2024年上汽大众开创了“一口价”,那么2025年“一口价”已经成为燃油车争相采用的营销政策。
2月5日,广汽丰田发布锋兰达、威兰达两款车型限时 “一口价”,起售价分别为 8.98万元和12.98万元,活动从2月5日持续至3月31日,同时HEV动力电池、动力总成还可享终身质保,极大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2月7日,一汽-大众推出迈腾众享款280TSI豪华型一口价14.98万元,简洁明了的价格策略直击消费者痛点。
2月8日,奇瑞集团旗下四大品牌——奇瑞、捷途、星途和 iCAR 全面加入 “一口价” 促销阵营。奇瑞卓越自动挡系列限时一口价4.99万元起,奇瑞风云A8限时一口价9.99万元起,且其他车型以旧换新至高抵 50000元;星途凌云超越版限时一口价11.77万元,瑶光C-DM超越版限时一口价13.99万元起,星纪元 ET 可享置换补贴20000元,其他车型以旧换新至高抵45000元;捷途超越版系列限时一口价6.99万元起,捷途山海系列以旧换新价10.28万元起,符合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客户还可叠加至高2万元补贴;iCAR 03/03T 限时至高补贴35000元,iCAR V23 玩家限时享20000积分(可兑现 2000 元置换权益或金融补贴)。
同日,第4代帝豪也开启限时 “一口价” 模式,手动挡4.89万元起、自动挡5.89万元起。
仅过两天,2月10日,另一大主流合资品牌北京现代也匆匆赶来赴“一口价”之约,重磅车型第十一代索纳塔、全新途胜L也都将官方指导价进一步压低。
同质化竞争背后,车企难掩焦虑
春节期间,车企竞争也未停歇。上汽设计的设计师大年初一加班,蔚来创始人李斌到高速公路换电站直播,足见市场竞争激烈。2月1日大年初四,车企按惯例发布1月销量数据,多数实现同比或环比增长,但形势看似向好,车企仍不敢掉以轻心,任何决策失误都可能引发危机。
以特斯拉为例,老款Model Y凭借五年免息销量持续攀升,但新款Model 3延续该政策后,销量能否同样出色存疑。新3取消换挡和左右转拨杆,改为屏幕换挡,虽特斯拉自有考量,但不少消费者不适应,同价位国产新势力车型众多,尤其还有小米SU7这一强势对手,给新3市场表现带来不确定性。事实上,特斯拉也意识到屏幕换挡对销量的潜在影响,在新款Model Y保留了转向灯拨杆。
此外仍需注意的是,当主流车企都将五年免息作为 “标配”,其独特优势逐渐消失;燃油车都采用 “一口价” 后,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
“一口价” 简化购车流程,消除价格谈判繁琐;五年免息降低购车门槛,缓解资金压力。但当这些策略成为行业普遍做法,消费者习以为常,对销量的刺激作用也会减弱。
差异化策略演变为行业标配的同质化竞争,市场刺激效应呈边际递减。汽车营销也将陷入“创新-模仿 -失效”的循环怪圈。
此外,过度依赖价格手段对于车企的经营业绩也将带来压力。2024年,国内乘用车上险销量为2357万辆,同比增长8.7%。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桑之未统计,2024年乘用车经销商零售总额达4.8万亿,同比增长2.1%;乘用车成交价为20.4万元,同比下跌1.3万元,市场折扣率为17.6%,同比下滑1.9个点,如果以2023年折扣水平计算,2024年价格战导致乘用车零售市场损失1956亿元。(注:以上营收损失仅以2023年折扣作为基数进行估算,并不代表真正发生的营收损失,具体数据以车企和经销商实际经营业绩为准)
有人形容2025年中国车市淘汰赛进入读秒阶段。当价格手段逐渐失灵,产品力和服务水平仍将是车企的竞争核心。比如,数据显示,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新能源车型市场溢价能力较普通车型高,具备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燃油车终端成交价也更高。
这印证了市场竞争的本质规律——短期看营销,长期看技术。那些在固态电池、线控底盘、AI座舱等领域建立技术储备的车企,或许才是这场消耗战的最终赢家。
(图/文 网通社 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