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借钱这事就像一团乱麻,处理不好,钱没了,感情也淡了。但只要掌握巧妙话术,就能既守住钱包,又维护住情谊。这三句话,就是应对借钱难题的妙方。
“最近手头也比较紧,家里也正好有笔开销……”
这句话的精髓是“模糊式共情” 。当朋友开口借钱,直截了当地拒绝难免生硬,可要是应承下来,又可能给自己添堵。
此时,运用“模糊式共情”就恰到好处。举个例子,同事小李找你借钱应急,你可以真诚地说:“小李,不瞒你说,我最近也发愁呢。
家里正计划重新装修一部分,材料钱都还没凑齐,手头真没多少闲钱,实在帮不上你,对不住啊。”这么一说,你并非拒绝帮忙,而是以自身处境表明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被拒绝时,若对方能给出合理且贴近自身情况的理由,会更容易接受,因为这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
就像马克·吐温说的:“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春天的小鸟一样。”这种模糊式共情,让对方明白你也有难处,不是故意不借,感情自然也不会受影响。
“要不我帮你问问其他朋友?看谁手头方便……”
此乃借力打力的绝杀技。当有人向你借钱,你不想借又不想伤和气,不妨用这招。假设大学同学小王找你借一笔不小的数目,你可以热情地回应:
“小王,我最近资金也紧张,帮不上大忙。不过你这事儿挺急,我帮你在咱们同学群问问,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帮你解燃眉之急。”
这么做,既表明你有心帮忙,又巧妙地把难题转移。这就好比职场上,面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员工向领导提出联合其他部门共同解决,既体现了合作意识,又避免了独自承担压力。
通过帮对方寻找其他解决途径,既展现了你的热心,又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经济困境,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真是急用,几百块钱我倒是可以先帮你周转一下……”
这既是试金石,也是防火墙。当面对借钱请求,先抛出这句话,能帮你判断对方的真实需求。
要是对方只是小额应急,几百块解了燃眉,情谊还在;要是对方狮子大开口,对这几百块不屑一顾,那你也能明白,对方所求非你力所能及,或者其需求或许并非如他所说那般紧急。
比如邻居老张找你借一大笔钱做生意,你说:“老张,要是你真着急用,我这儿先拿五百块给你应应急。
要是做买卖的启动资金,这肯定不够,你再想想其他办法。”这么一来,既表达了你的善意,又守住了底线。
生活中,借钱是常有的事,掌握这些话术,能让我们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让感情蒙尘。
无论是模糊式共情、借力打力,还是巧用试金石,都是为了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守住真心,也守住财富,让生活多一份和谐,少一些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