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垄矿山子弟的后代,永远的大哥吴元龙

娱的铺子 2022-04-12 16:22:23

永远的大哥吴元龙

作者/吴元军

他的作品定格在了这一天

3月14日,我的堂哥吴元龙像往常一样,准备制作第二天的抖音小视频,拍完视频正准备好回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但是他没有在意,回到家里他没有告诉在家养病多年的老伴,而是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休息。不知过了多久,他开始感觉不舒服,急忙打电话给我在樟斗上班的二姐夫,赣州的医院都联系好了。但是车子从南康没走到十几分钟,元龙哥就说“支持不住了”。

到了第二天晚上7:30,元龙哥就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走了。他的作品定格在了这一天!享年67岁。

今年(2022年)寒假过年时,我还刚刚和他在电话有过长聊。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时就会关注他的美篇和抖音小视频,欣赏和学习他的文学作品。我特意和他聊起他衷爱的话题,在电话里,他告诉我他的美篇已经多次入选全国一些媒体平台,他也谈到制作抖音小视频的水平参差不齐。我还向了解了去年他上央视的来龙去脉,他非常兴奋地告诉我其中一些细节。也是因为他的一篇美篇引起了省里有关领导的注意。刚好去年央视需要制作一期“我为美好乡村点赞”的节目,派人直接来到矿里找到他,当时连县里镇里的领导都不知道。视频的制作创意最终还是采用了元龙大哥的建议。在中央电视台4.13几个频道,我们看到元龙哥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充满自豪地向全国的电视观众介绍了我们的樟斗矿山的崭新面貌,新道路,新矿区,让我们远在外地的矿山人也格外自豪。

从此,元龙哥成了矿山的代言人拥有粉丝二十余万,他用羸弱的身躯扛起了一面大旗。他年轻时身材挺拔,高大魁梧,但患了糖尿病之后,他的面容变得消瘦。原来的帅小伙长期受到了疾病的困扰。他说他每天坚持走路几公里锻炼身体,我们都以为他的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但现在想起来,我们每天欣赏到的他图文并茂的小视频、美文美篇无不浸透了他的心血,也耗尽了他的体力。他太热爱这片土地了,以至于忘记了要好好休息。

小庙走出了大才子

元龙哥的工作经历我不是太清楚,因为年龄相差太大。虽然我是他的堂弟。在我印象中,我记得小时候,在下垄时,他和嫂子刚刚结婚,那时他们的儿子还没有出生。我跟父母去过他们的宿舍里玩。每年过年我父亲兄弟三家十几口人会聚在一起,轮流请客吃饭。吃狗肉,自己动手做米果,做冻米糖。多么甜蜜的儿时回忆。工作方面,听我父亲说,元龙哥担任领导的秘书,工作勤快。后来,也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过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玻璃厂厂长等职务。所以在各个微信群里,大伙对他的称呼也有很多。他因工作的需要,经常要查找各种档案,写作各种新闻稿件。他没有接受高校专业的写作训练,完全是自学成才。他努力阅读,积累各种素材,坚持写作,终于成长为了一名大家公认的“才子”。

正如古话所说“板凳坐了十年冷,一朝闻名天下知。”有一次,我去元龙家,他从办公室回来,带回一个奖品,用报纸包着的,拿出来是一个精美的保温杯。他语气轻松地告诉我,这是他参加写作比赛获得的奖品。还有一次,他临近退休时,曾采访过原下垄子弟学校的退休在家的叶宗炎老师,一篇题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追求》(大概如此)发表在党报上,引起了省机关单位的注意。特意打电话过来询问作者的情况。想调该文作者到省里工作。元龙哥接到电话时说“……我快60岁了。”对方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可见“庙太小”耽误了元龙哥更大的前程,真令人惋惜。

但是,元龙哥不以为然,依然热情地为这块土地谱写新的华章。他的作品主要分为人物传记、史海沉钩、新旧变化等。从最初的摸索新事物到后来的熟悉手快手,元龙哥作品后来达到“井喷”,几乎每天一稿。我也无暇一一翻看,但是每天都在关注元龙哥的作品。在我印象中,他先是写身边熟悉的人,从亲人写起,然后是老师同学同事同乡,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有时在查找档案资料,有时在微信群里向好友们征集老照片,一篇篇图文并茂的美文美篇诞生了。

他的作品内容珍稀,不为众人所熟知。他的观察细致入微,文质兼美,配上音乐摄影图片,让人爽心悦目,反复观看。我注意到了大余县作家协会有作家(@法虚)专门发文,高度评价了元龙哥的创作成就。现摘引如下:

我喜欢你诗中这句话:

时间,是黑了又白,白了又黑了。

化无象为有象。

时间不可见,时间又可见,可听可闻可见万物皆体现出时间。

个人时间有限吧!

个人时间可以无限?将有限化为无限,

那就是留下的贡献、责任、担当、传承。

时间不在,岁月仍在。

是的,元龙哥,本打算今年年底搬去杭州与儿子一家共享天伦之乐。他打算离开生他养他的热土。可是,他没有等到那一天,他永远地留在了这里。他没有像一般的退休老干部一样,选择轻松安度晚年,而是更加热情地投身到宣传家乡美丽的事业中去,他充实的一生进取的人生态度值得吾辈学习。元龙哥的努力的贡献得到了每个乡亲网友的一致肯定,我想,无数个点赞,元龙哥若地下有知,也能含笑九泉了。

亦兄亦友的大哥

吴元龙,是我的堂哥。元龙哥名字的由来,我想可能是他的父亲望子成龙吧。我父亲有兄弟四人,我父亲排第三。元龙哥是老大的大儿子。他上面还有一个大姐元英。下面两个弟弟元明元平。这样一说,大家就明白了,

我们家这一代是按元字辈取名的。但是到了下一辈,大多数就没有按字辈取名。只有四叔的儿子吴元彬给他的儿子取名吴家亮(“家”字辈)。我父亲兄弟四人因年龄相隔较远。我奶奶生育时间较长,老大与老四相差20多岁,导致有的侄子比叔叔年纪还大。元龙哥与我爸年龄相差不远,年轻时两人曾有过很多交往。同样,我与元龙哥的儿子吴江年龄相差也不远,至少没有代沟。我们曾在一张床上睡过几年。一起打过球,我也是他的老师兼班主任。所以,在我们家庭,叔侄亦兄弟,虽有辈份之差,却没有什么隔阂,无话不谈。元龙哥年龄比我大很多,虽然我叫他哥,但其实把他当长辈父辈对待,说话时小心翼翼,毕恭毕敬,虚心接待他的教诲。

记得有一次,在樟斗,我和元龙哥并排站在办公大楼前,他的一位同事上来寒暄。问道:这是你儿子?元龙哥连忙解释道:他是我三叔的儿子。是我弟弟。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可见,我与元龙哥在年龄和外形上相当于两代人。当时,我工作的单位同事见了元龙哥,问我,你哥怎么这么高大?我说:是我堂哥。说明当时元龙哥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后来他患上糖尿病之后就便得消瘦了。听说他戒酒之后,每天饭后在樟斗走上一圈,身体慢慢恢复。没想到身体还是留有隐患,以至于摔一跤就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一家人的大哥

元龙哥作为大伯的长子,他很早就担负起了照顾吴家人的担子。二伯一家远在德兴铜矿,四叔一家近在老家上犹,留下樟斗下垄的亲戚都受到了元龙哥的照顾。

他为别人考虑周到,为自己考虑得太少。他生活上照顾老人、妻子、儿子,工作上积极上进,成为单位的领导干部。我们姐妹四人也都得到过元龙哥的帮助。大姐元红、元华元春,姐夫华忠在樟斗上班时,作为矿里的领导干部,元龙哥能帮就帮,又从不违反原则。我虽然在县里教书,得到元龙的帮助也不少。

记得1999年我岳父单位集资建房,可以帮我和妻报名一套,需要首付款2万元。我当时每个月工资只有220元。只能回到下垄向父母伸手讨要。我父亲原是井下工人后在矿食堂上班,后来提前下岗自谋出路,母亲是幼儿园老师,我姐弟四人读书已经几乎用光了父母的工资,我爸妈为了给我以买房结婚,翻出省吃俭用省下来的所有的存折东拼西凑13000元,还差7000元的大窟窿。我父亲想了一想,说只能去樟斗找元龙借。

吃过午饭,我和我爸坐车来到樟斗敲开元龙哥家的门。我爸开口借钱,元龙哥和大嫂在家,他们几乎没有商量什么,元龙哥就从里屋拿出存折,对我们说,我这里的存折都是定期的,如果要提前取出来,就得不到定期的利息了。我们明白这样借钱让元龙哥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只好表示歉意。元龙哥同我们一起去矿里的银行,取出几个存折的存款凑起了这7000元。在当时,这也是一笔巨款。我父亲用报纸把这20000元包好和我一起送到新城我岳父手里。到了2001年,我们一家终于有了一套在县城的房子,这里面多亏了元龙哥当年的仗义相助啊!

后来,元龙哥准备在杭州买房,也是向亲戚筹款。当我去到他家时,说起此事,他说“我知道你买了车,所以没有向你开口借。”多么善解人意的大哥。如果他开了口,无论如何我是要还这个情的。可是他没有,他考虑到别人的难处,自己尽量克服。

为父亲的儿子 为儿子的父亲

为儿子的父亲我的伯父伯母一直住在樟斗,元龙哥作为家中的长子,工作生活都在父母身边,两个弟弟远在外地工作生活。伯父走了之后,剩下伯母一人,几个兄弟相约轮流照顾。元龙哥的爱人因病在家卧床养病,元龙哥要同时照顾两人时,就特别辛苦。伯母住在一楼,嫂子住在二楼。元龙哥每天要做两个人的饭。有时伯母晚上睡不好,元龙哥就要下楼去陪伴。期间的辛苦还是我二姐夫告诉我的。作为父亲的儿子,元龙哥是我们的表率,他做到了一辈子孝敬父母,陪伴父母。

元龙哥有一独生子,取名叫吴江,名字很简单。当时我也觉得奇怪,吴江既可作人名,也是我国的一个地名,现江苏吴江市。如今,吴江果然也在江浙一带发展事业。元龙哥对吴江的教育虽然重视。

1997年左右,一天,元龙哥来池江中学找我,说想让吴江从樟斗中学转过来。他觉得池江中学的教学质量会比樟斗中学更好,而且,我在池江中学任教,生活上也有照应。我表示欢迎,并与学校领导提出了申请。当时,凡是转学借读的学生都要交900元转学费。元龙哥当时已经从樟斗矿部调到南康县玻璃厂任厂长。只是由于技术上的不足,导致产品滞销,不得不停产下马。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儿子的学业,元龙哥从南康到大余池江、樟斗,跑上跑下,不辞辛劳。

在开学前,他特意来拜访校长。正碰上学校行政开会,十几个人开完会去校外喝酒聚餐,校长自然在其中。元龙哥见此情景,就顺水推舟地说到今天这餐饭他来请池江中学所有的行政领导吃个便饭。校长一听,今天的开支有学生家长买单,求之不得。我上前向校长介绍元龙哥,元龙哥很快和校长谈到一块了。我也一同前往。饭店就在学校斜对面。元龙哥一进店,就让我去点菜,他要陪着校长上楼进包间。我当时也没什么社会经验,点了几道菜也上了。等菜上齐了,元龙哥一看,不行,这点菜哪够下酒,就让我叫老板上来,重新点菜。

当时,我有点不好意思。有两人,足足有十几人,如果点硬菜,开支可不小。但是元龙哥比较有这方面的经验,出门在外,请人吃饭,不能小气。狗肉、扣肉什么的全上了。元龙哥主动出击,向每一位在场的大小领导敬酒,每人一杯,不搞区别对待。当时乡镇喝酒的风气也不太好,喜欢让对方喝醉。池中的大小领导干部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也一一回敬,嘴上喊着“敬吴经理一杯”“敬吴厂长一杯”,白酒一杯接一杯,元龙哥当时也年轻,身体健康,面不改色。但我想,也可能是他想吴江今后也这里读书,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关照。为了儿子,他喝下了几斤白酒,花了400多元。

临上车时,他已经站不直了,但是他还扶着车门坚持和池中领导告别。可惜我不会喝酒,他带的一名司机也不能喝。这一次,元龙哥真的喝醉了!我看了都有点心疼。换了别人,谁舍得这样拼酒拼身体?从初二起,吴江吃住在我这,一直到初三毕业顺利考上县重点中学。放寒暑假,我也去元龙哥的南康玻璃厂玩。

有一次,我带了一位同事一起。这位同事一直想做生意。到了玻璃厂,他怂恿我从玻璃厂低价进货,然后拉到大余县城找零售店高价卖出,中间赚点差价。我试着给元龙哥提出这个想法。元龙哥知道我是书生意气,并无生意头脑,一定是我的同事的主意,但是他也没有拒绝。一是考虑吴江在我这里读书,满足我这个要求也可以。二来通过这件事让我长长记性。果不其然,当天晚上我那同事又提出更无理的要求,要我向元龙哥以更低的价格进货。第二天,当我傻呼呼地说出这一个要求时,元龙哥没有骂我,只是把已经写好的发票当我的面撕掉了,说到:既然你们不同意,我只能让司机把正在装的玻璃拉到本地的零售店处理掉。

元龙哥虽然是玻璃厂的厂长,但是,作为他的亲戚,他并没有毫无原则地把玻璃低价卖给我,他始终在维护矿里的财产。事后,他从办公桌里拿出两包茶叶,让我带给我爸,派司机把我和同事送回大余县城。元龙哥一句责备我的话也没有,但我这知道,这次胡闹打扰到了他。我心存愧疚。每次见到元龙哥,他都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也从来不曾提起过。我感谢他的包容。

黄泉路上无老少

前几天在微信上听到一句话:“黄泉路上无老少”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啊,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只有一次,稍有不慎就会留下遗憾。比如教师队伍知识分子普遍寿命不长,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平时不体检,有的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在众多名人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钱钟书的女儿钱瑗患癌症辞世。她走在了父母前头,白发人送黑发人,那场景想象一下,逝者已逝,生者更恸。为什么会染上重病?为什么是晚期?一是长期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二是生活饮食作息,不注意保健。

我们期待每个人都能长命百岁,颐享天年。但是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出车祸的,染上慢性病。年长者长期服药,年轻者放纵自己,有的经常睡晚熬夜,吃垃圾食品,吃快餐,不爱运动。手机电脑不离手,眼睛开始出问题。俗话说“人老眼先老”。有的牙齿松了掉了也不去医治,很快牙床开始萎缩。常言道“牙好胃口才好”,才能长命百岁。为什么如今这么多高寿者?杨振宁100岁,冰心称为“世纪老人”,张学良100多岁,钟南山83岁身体那么硬朗,我的大舅70岁头发乌黑,身体强健。经常可以看到他锻炼、旅游的动态。

生活上我们要多向榜样学习,多健身,健康饮食。切记“黄泉路上无老少”。今天的年轻的人如果不了解养生,不从年轻时开始注意,那你的身体器官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发出警报,与其到时吃药,不如趁着年轻珍惜自己的身体

元龙哥已经离开了我们,对于我们这些生者既要热爱生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朴实,低调有内涵。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革命事业才能长长久久。

元龙哥,可以放心,我们都是矿山的后人,都是家乡的宣传员。无论身在何处,矿山都是我们最爱的故乡。大哥,一路走好!

作品来源:微信“明卓心语”,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0 阅读:0
娱的铺子

娱的铺子

专注于为影视剧解毒,有一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