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科学家研究表明,具备良好阅读能力的人,拥有与众不同的大脑

兮猫 2025-04-02 12:29:42

最新研究揭示,不同阅读能力的个体,在大脑解剖结构层面呈现出显著特点。

“阅读机构”(The Reading Agency)的研究数据表明,以消遣为目的进行阅读的人数呈持续下滑态势:50%的英国成年人称自己并非经常阅读(2015年该比例为42%),在16 - 24岁的年轻群体里,近乎四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从未对阅读产生过喜爱之情。

经科学家研究表明,具备良好阅读能力的人,拥有与众不同的大脑

但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人们对视频的偏爱超过文字,这是否会对我们的大脑,乃至人类的进化进程产生影响?具备优秀阅读能力的人,其大脑结构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我发表于《神经影像学》(Neuroimage)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

我对1000多名参与者的开源数据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不同阅读能力的人,在大脑解剖结构上确实有着明显的特征差异。

在擅长阅读的人群当中,左脑里两个对语言起着关键作用的区域,其结构存在特殊性。

其中一个区域是颞叶的前部。左侧颞极有助于对各类有意义的信息进行关联与分类。比如说,要理解“手臂”这样一个词汇的含义,这个大脑区域就会把关于手臂的外观、触感以及动作的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多方面信息联系起来。

另一个区域是海氏回,它是位于颞叶上部的一个脑回,其中包含听觉皮层(皮层乃是大脑的最外层结构)。

研究发现,更为出色的阅读能力与左半球颞叶前部相较于右半球更大存在关联。拥有一个更大的专门用于理解意义的大脑区域,这无疑会让理解单词变得更为轻松,进而使得阅读也变得更为容易,这是符合逻辑的。

相对不那么容易理解的是,听觉皮层竟然与阅读存在紧密联系。毕竟阅读通常被认为主要是一种视觉技能,实则并非如此。

为了将字母与语音进行匹配,我们首先需要意识到语言中的声音。这种音韵意识,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一个公认的必要前提。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左侧海氏回较薄与阅读障碍存在关联,阅读障碍表现为严重的阅读困难。而我的研究显示,这种皮质厚度的变化,并不能简单地把有阅读障碍和无阅读障碍的人区分开来。相反,它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较厚的听觉皮层与更为熟练的阅读能力相关联。

区域大小为何重要?

是不是更厚就一定更好呢?就大脑皮层结构而言,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的左半球听觉皮层拥有更多的髓鞘。髓鞘是一种脂肪类物质,它如同神经纤维的绝缘体一般。不仅能够提升神经传导的速度,还能将脑细胞柱相互隔离开来。神经细胞柱被视作能够发挥小型处理单元的功能。

左脑半球神经细胞柱的逐渐孤立以及快速交流能力,被认为能够实现语言所必需的快速、分类处理。比如我们需要辨别说话者说“bear”(熊)或“pear”(梨)时,使用的是“b”还是“p”这一类别,而不是去精确探测声带开始振动的具体位置。

依据大脑皮层生长的“气球模型”理论,髓鞘的增多会对左半球的大脑皮层区域产生挤压,使其变得更平但更为延展。所以即便优秀读者的左听觉皮层可能相对更厚,然而相较于对应的右半球皮层,它依然更薄(但延展程度要高得多)。

这一假设在近期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左半球的皮质区域通常呈现出更大但更薄的特点,并且髓鞘化程度更高。

那么,是不是越薄就越好呢?答案依旧是否定的。

那些需要整合信息的复杂能力,往往得益于更厚的皮质。前颞叶以能够以复杂方式整合信息而闻名,实际上它是所有皮质区域中最厚的部分。其潜在机制或许在于存在更多相互重叠、相互作用的神经元,从而能够更全面地处理信息。

音系学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声音和运动特征会被整合为语音。它似乎与靠近左海氏回区域的较厚皮质存在联系。

虽然目前还不太明确海氏回在音系学处理过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程度,但语音学家往往拥有多个左海氏回这一事实表明,它与语音存在一定关联。

显然,大脑结构能够为我们揭示诸多关于阅读技能的信息。不过,关键在于,大脑具有可塑性——当我们学习新技能或者对已掌握的技能进行练习时,大脑会随之发生变化。

例如,那些专注于学习语言的年轻人,其语言区域的皮质厚度会有所增加。同理,阅读有可能会对左海氏回和颞极的结构产生塑造作用。所以,倘若你希望自己的海氏回保持厚实且充满活力,不妨拿起一本好书,开启阅读之旅。

最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果像阅读这样的技能重要性逐渐降低,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变化。毋庸置疑,我们解读周围世界以及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必然会有所减弱。

换言之,坐在扶手椅上惬意阅读的美好时光,绝非仅仅关乎个人——它对整个人类而言,都有着深远意义。

0 阅读:3
兮猫

兮猫

趣猫俏皮可爱,爱耍宝搞怪,为生活添多彩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