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补课遭点名,校领导被免职,教育部此番为何来真的?

兮猫 2025-04-14 06:23:26

近日,多地部分中小学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的情况被教育部公开点名批评。涉事省份的教育部门随即对相关学校采取了全省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等一系列处理措施。

违规补课遭点名,校领导被免职,教育部此番为何来真的?

教育部在通知里明确强调,要把合理规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证学生睡眠以及自主学习活动时间设定为 “底线”,将严禁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进行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视为 “红线”,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常态化、持续性的排查整治工作,全力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

那么,教育部缘何对提前开学、违规补课这般 “动真格” 呢?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小学生享有周末双休的法定休息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侵犯。学校、家庭及相关各方应当协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的休息权得以落实,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硬性要求,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任何弹性与变通。

提前开学、违规补课,多名校领导遭免职,学生 “睡眠保卫战” 再度升级

在这几起典型案例中,2 月 5 日,河北省教育厅针对保定市高碑店第一中学组织高三学生违规补课一事,给予全省通报批评,取消该校三年内省级评优评先资格。并且在省级分配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时,对高碑店市按最低标准执行。同时明确规定,一旦发现任何学校存在违规补课行为,即刻取消该校所获省级荣誉称号。

2 月 7 日,江苏省教育厅对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宿迁市致远中学、宿迁市泗阳中学等 4 所存在假期违规补课行为的学校,依据情节轻重,分别作出取消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称号、两年内不得申报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等处理决定。

2 月 12 日,河南省教育厅对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和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存在的提前开学、违规补课问题进行全省通报批评,省委教育工委约谈了洛阳市、信阳市政府分管负责人以及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依据干部管理权限,洛阳市、信阳市相关部门对这三所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

教育部在近期印发的通知中表明,中小学在校时间过长、节假日补课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损害教育形象,还存在极大的安全稳定风险。河北、江苏、河南等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休息和活动的通知》以及教育部相关要求,大力整治在校时间过长和节假日补课问题,态度坚决,立场明确。

通知要求,各地要深刻汲取被查处学校的教训,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现存突出问题,进一步压实责任。通过常态化的培训与督导,引导教育系统充分认识违规补课、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危害。

通知还指出,各地务必严格规范管理。切实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的各项要求,把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当作 “底线”,把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当作 “红线”,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常态化、持续性地开展排查整治,始终保持严管严查的高压态势,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对于查处不力、敷衍了事的地方,将约谈教育部门负责人,并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项目申报、经费奖补等方面进行降档扣分处理;对明知故犯、屡禁不止的学校,要严肃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并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与此同时,教育部统一公布了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确保中小学生享有休息权是刚性要求,不容弹性与变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小学生周末双休是法定赋予的休息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学校、家庭及相关方面应共同发力,确保中小学生享有休息权,保障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刚性规定,在法律和政策面前,绝无弹性与变通的余地。

褚宏启指出,由于错误的教育观、人才观、政绩观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出现了学生在校时间过长以及节假日补课等违规办学行为。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法定休息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给教育系统带来安全稳定隐患。

褚宏启提到,过度学习、高强度学习对学生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导致近视率居高不下、体能下降,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充足的休息,特别是周末两天的休息,能够有效缓解压力、保持学习动力,避免抑郁、轻生等极端情况的发生,守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 “安全底线”,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褚宏启认为,适当的休息与放松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避免过度疲劳。研究显示,过度学习对提高学业成绩的作用并不显著,题海战术的边际效益很低。长期以来,教育界就有 “7 + 1 > 8” 的说法,即 7 个小时的学习加上 1 个小时的锻炼,效果优于 8 小时全用于学习。劳逸结合,才是有效、高效的学习方式。当学生充分享有休息权时,他们便能够自主安排作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使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学习和单调机械的训练中解脱出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褚宏启还表示,要强化督查与问责,扭转政府、学校的教育政绩观。不能再单纯以升学率、清北率作为衡量区域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坚决整治唯分数、唯升学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及节假日补课的治理力度,严格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的各项要求,把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当作 “底线”,把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当作 “红线”,持续开展排查整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褚宏启指出,长期以来,部分学校的整体工作围绕唯分数、唯升学进行设计。在时间安排上,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和节假日补课与这种整体架构相匹配。保障中小学生的休息权,落实周末双休政策,犹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提升培养目标,从培养只会考试的人转变为培养具备核心素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人。并以此为依据,对课时安排、课程内容、考试与评价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转变学校发展模式,将精简高效作为学校内部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留出空间。

褚宏启强调,教育强国并非依靠高强度刷题、题海战术以及无节制补课就能实现,而是要厚植发展根基,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真正培育出能够担当时代重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21 世纪人才。

将自主学习时间归还学生,关乎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 31 条明确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参与适合其年龄的游戏和娱乐活动,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责任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其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休息和活动的通知》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全国中小学实行五天学习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同样提到,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 10 小时,初中生应达到 9 小时,高中生应达到 8 小时。

张志勇提到,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阶段,充足的休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的休息和活动,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共同责任。要坚决把自主学习时间归还给学生。《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儿童休息和闲暇权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把晚自习、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还给学生,并非不让学生学习,而是要把自主学习的时间交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里的自主学习,并非狭义的文化知识学习,而是涵盖儿童的道德学习、知识学习、体育运动、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

张志勇认为,将自主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关乎学生的自主成长。学生拥有更多闲暇时间,才有机会学习如何管理和分配闲暇时间,从而不断培养自主规划、自我管理能力,进而解决家长担忧的孩子自律性差的 “难题”。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学生才能够在自身个性、潜能领域加强学习,加速发展。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学生才能自由地读书、运动、劳动,享受艺术教育。

0 阅读:21
兮猫

兮猫

趣猫俏皮可爱,爱耍宝搞怪,为生活添多彩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