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给昔日校长送去1200斤米,对方哭诉道:不该开除你

风吹草语吖 2025-04-21 15:43:59

1950年10月11日晨,国庆节余温未散,毛主席孤坐窗前,面露怅惘之色。

国庆节晚宴上,毛主席与周世钊、徐特立及谢觉哉闲聊时,偶然提及自己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张干。

毛主席含笑询问:“我的这位老师现状如何?”

周世钊述张干:“他年轻即任湖南一师校长,能力出众。解放前后,均守讲台,吃粉笔灰,不慕官职,唯愿献身教育。”

闻此言论,毛主席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教育是国之根本,张干不求仕途,一生甘愿献身教育,致力于教书育人,其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钦佩之时,周世钊却缓缓叹气。

见毛主席疑惑,他再次询问,语气中带着不解:“你为何无故叹气?”

周世钊欲发言,但言语凝滞于喉,终是未吐一字。

周士钊犹豫是否告知,因几十年前在湖南一师,张干曾做一事深伤毛主席心,此事让他对即将出口的话语迟疑不决。

见他为难,毛主席宽慰说:“无需顾虑,直言即可。”

周世钊此时说道:“张干现状堪忧,生活极为困顿,可称穷困潦倒。”

张干年近7旬,身体状况欠佳,家中6口人依赖其微薄工资生活,重担使他不堪重负。

话音刚落,毛主席感慨万千,不断低语:“应照顾张干,确需照顾……”

此事如石压于毛主席心头,每忆周世钊之言,便觉不忍。

10月11日晨,毛主席深思熟虑后,提笔致信湖南省主席王首道。

张次仑,湖南教育界前辈,现年逾七旬,终身从教,行迹端正。闻其家眷众多,生计艰难,拟请省政府月赐米若干以养老,并遣人致以慰问。

在毛主席的催促下,湖南省政府迅速将1200斤救济米及若干款项送至张干家中。

次年国庆,毛主席专程邀请张干赴京,参与国庆观礼活动。

张干欲在晚宴上当众做检讨,毛主席急忙阻止,温言劝道:“过往之事,无须再提。”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时,与校长张干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年近七旬的张干收到大量粮食后,反应如何?为何他会在晚宴上进行检讨?

【伟人的学生时代。】

1914年,青年毛主席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成绩优异。同年,张干出任该校校长。

不久后,湖南省议会颁布新制,规定省内所有高级学校向学生收取学杂费,标准为每人10元。

当年,10元对多数人是笔巨款,富家子弟或许能轻易拿出,而贫寒学生视其为“天文数字”,即便倾尽所有,也难以凑齐。

新制度颁布后,引发学生反对,他们走上街头,举横幅、标语,要求废除该制度。

此时,有消息称新制度乃新任校长张干向省政府提议,旨在取悦官员,稳固自身职位。

学生们因愤慨与不满,集体要求张干校长辞职。

他们相约罢课,于校内分发传单,揭露张干恶行,指责其“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引发广泛。

很快,学生群体迅速壮大,纷纷加入“驱张运动”。

21岁的毛泽东看到传单,认为内容不准确。若要求张干辞职,应指明其任职时的不足,而非含糊其辞。

他重写传单,详述张干治校不善,为一己私欲谄媚上级之事。

“驱张运动”迅速传遍省城,湖南省教育司派专员至湖南一师,召开全校大会,严令学生复课,警告继续“胡闹”者将受处分。

学生们的怒火被专员的强硬态度再次点燃,他们取纸书写:“张干不离校,我们不授课”,随后将纸团掷向讲台上的专员。

见众人情绪激动,专员无奈承诺:“你们回去上课,下学期将不再让张来。”

风波平息后,张干因得知下学期将被解职,内心充满怒火。

张干很快从老师处获悉,新传单为二年级8班毛泽东所作,遂愤然决定,将毛泽东及其他16名带头学生一并开除。

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老师联合担保后,张干迫于压力,最终收回了原先的决定。

【张干的懊悔。】

新中国成立之际,65岁高龄的张干仍在世。他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尽管年事已高,但仍怀揣着对国家未来的热切期盼。

在他这个年纪,身为资深教员,学生众多,本应享受无忧无虑、恬静的生活。然而,张干此刻却满脸忧色,毫无悠闲之态。

张干愁容满面,主要因三件事。

他被定为“地主”是原因之一。

张干出身农民,数十年贫苦度日。他身着的长衫已穿十多年,布满补丁,尽显岁月痕迹。

抗战结束后,他用40余年辛勤劳作、节俭生活积攒的钱财,购置了一大块土地。

他未料到,正因这一举动,自己竟被划为地主。

其二,为误传决定开除毛泽东党籍而深感懊悔。

当时,身为湖南一师校长,他得知二年级学生撰写批判自己的传单,决定给这位年轻人一些教训。

如今,那位曾满怀热血的青年,已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蜕变成为伟大的领袖。

每每思及此事,张干都深感悔恨,懊恼自己当初的决定。

其三为抗战结束后,他给毛主席发的电报。电报内容体现了他的立场与态度,保持了逻辑的清晰与用词的准确。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报纸上宣称,欲邀毛主席至重庆,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蒋介石实则借谈判之名,意图拖延时间,以便部署军队,为日后挑起内战做准备。

张干时任中学教员,阅报后冲动之下,也给毛主席发了封电报。

电报中,张干夸大国民党反动派实力、兵力及武器装备优势,并催促延安方面速“奉诏”赴重庆,勿存侥幸或固执之心。

新中国已成立,年近古稀的张干满心惶恐,回想昔日所为,自觉并不光彩。

【师生之情。】

张干正为家计焦虑时,湖南省政府派人送来1200斤救济米及一笔可观款项,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张干对此困惑不解,直至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后来亲自登门拜访,才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

这些粮食和钱原是毛主席吩咐人送来的。

王首道挽着张干胳膊说:“张老先生,毛主席亲笔致信,嘱我们慰问。您是教育界前辈,政府理应关照。”

闻听其言,张干深受触动,泪水不禁潸然而下,泣不成声,情感难以自禁。

当天夜里,张干卧床难眠,心中充满感激,辗转反侧,思绪万千,致使他一夜未睡。

他毅然起身前往书房,深思熟虑后,取纸执笔,在昏黄台灯下致信毛主席。

润之弟主席鉴:敬启,深感弟关怀吾辈生活。弟日理万机,仍不忘远方,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信件寄出后,张干每日数次至门口徘徊,留意是否有回信到来。

等待数日后,他收到毛主席回信,信中嘱他注意身体,若生活有困难,可向当地政府求助,政府将在不违原则前提下,尽力协助解决。

阅毕信件,张干心安。他屡对子女言:“毛主席情深义重,胸襟宽广,乃国家之福!”

1951年秋,张干复接毛主席信,邀其赴京相聚,并参加即将举行的国庆典礼。

张干收到邀请信后喜出望外,迅速收拾行装,随即踏上了驶往北京的火车。

毛主席为解张干寂寞,特邀昔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师友李漱清、邹普勋等人至中南海相聚。

张干抵京当晚,毛主席在菊香书屋设宴款待,面对毛岸英等子女,轻抚张干肩说:“你们常赞老师好,这是我的老师,同样优秀。”

话毕,张干拘谨尽释,从容用餐。毛主席亲自为其夹菜,他边吃边流下了悔恨的泪,心绪难平。

他哽咽道:“我当初被蒙蔽双眼,不该提议退学于你,更不该给你记大过……”

见张干老人做检讨,毛主席不忍,连忙阻止:“我那时年轻,处理问题片面且冲动。”

接着,毛主席举杯向众人宣告:“往事勿提,今宵让我们开怀畅饮。”

晚宴毕,毛主席见窗外月明地亮,如昼般清晰,遂亲自引路,带领众人于中南海内参观。

次日清晨,毛主席专程安排卫生部副部长傅连璋及数位医生为张干进行身体检查。

10月1日国庆节,毛主席派人邀请张干至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共同见证盛大的国庆典礼。

张干此次北京之行长达两月,期间他游览了北京各处名胜古迹,遍览无遗。

回湖南后,他依毛主席安排,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顾问,从此每月既领学校薪水,又获省政府聘金,解决了家庭生计。

上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经济陷入困境,毛主席嘱咐厨房简化饭菜,以节省粮食和资金,帮助更多人解决温饱问题。

毛主席虽勤俭节约,但仍托湖南省委书记张华平,给张干送去一个包裹。

包裹含数件衣服及两信封,一信封装2000元,乃毛主席积攒稿费,另一信封则为主席亲笔书信。

信中,毛主席询问张干近况,嘱不适即就医。并寄上若干物品,以备急需。

读完信,张干泪流满面,对张华平说:“张书记,我年迈体衰,已无所作为,主席却如此厚爱,实在愧不敢当。”

几十年前往事犹新,张干每次回想,心中皆充满羞愧。

他最感激的是毛主席的宽容之心。

2 阅读:81
风吹草语吖

风吹草语吖

风吹草语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