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活了42岁!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却被亿万人奉作精神导师

风云人物馆 2024-08-16 14:44:31

1992年11月17日,《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的葬礼上,他的妻子林达抱着年幼的女儿路远,泪如泉涌。孩子一个劲地试图掀开棺材盖,想再看看自己的父亲。

此情此景,无人能不动容。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此刻如此伤心的林达,其实在路遥生命的最后3个月中,只到医院看过他一次,还是为了签离婚协议。

这让外界对林达产生了极大的质疑。也让人不解,这位伟大的作家,给了无数人生活的希望,为何会与最亲近的妻子走到这一步?

路遥的好朋友海波后来透露,这次悲剧的根源在于路遥自己。

"路遥把最好的一面献给了社会和读者,却把自己的阴暗面留给了家人,尤其是妻子林达。是作为一个作家,他确实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丈夫,他确实做得不够好。"海波的话语中透露着无奈和惋惜。

贫穷但温馨的童年

一个寒冷的冬夜,七岁的路遥正缩在养母李桂英的怀里取暖。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李桂英对这个小男孩无微不至的关爱,让路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就在这时,李桂英发现路遥并未睡着,而是在一个个小动作中练习着自己的写字。

李桂英的眼中闪过一丝难过和心疼。这个孩子的家庭虽然贫困,但对知识的渴望却丝毫未减。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个聪慧的男孩接受更好的教育。

"等过了年,我一定把你送到学校去!"李桂英坚定地说。

路遥出生于陕北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父母一共生育了6个子女。

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并不算稀奇,因为许多陕北农民家庭都是越穷越生,生完了养不起。为了生存,路遥的父母不得不将7岁的他过继给大伯王玉德一家。

虽然离开了亲生父母,但路遥在新家庭中依然受到了无限的爱与关怀。

王玉德和李桂英虽然不是路遥的亲生父母,但他们对这个小男孩疼爱有加。据路遥好友海波介绍,“他们是非常善良厚道的农民,性格温和,很爱路遥。”

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路遥的奶奶更是对自己的长孙百般疼爱。

尽管家境贫寒,但只要有好吃的,奶奶总是会优先给路遥。就连穿衣服,奶奶也总是会把最好的留给孙子。

特别是养母李桂英,她更是对路遥无微不至。只要有好东西,她总会首选留给路遥;自己穿的衣服再破烂,也要给路遥穿上最好的。

为了让路遥上学,她甚至外出捡破烂,供路遥上学。

原本,王玉德只打算让路遥读完小学就辍学回来帮忙。但路遥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向往,总是会偷偷问养父是否能继续上学。

尽管养父总是敷衍过去,但路遥心中依然藏着一丝期望。

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李桂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路遥继续求学,绝不能让他就此放弃学习。

在李桂英的坚持和干爹刘俊杰的帮助下,路遥最终得以进入延川中学,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从此,路遥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个曾经贫困潦倒的乡村男孩,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才华,最终成长为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

1976年,年仅26岁的路遥,凭借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便勇夺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也标志着他从此成为了文坛的新星。

仅仅6年后,他再次凭借小说《人生》获得了这一殊荣。

然而,在喜悦之余,路遥却遇到了一些尴尬的事情。那就是,他竟然没钱去领取《人生》的奖金。为此,他不得不去向自己的弟弟王天乐借款。

对于这件事,王天乐感到非常疑惑。毕竟,作为一名享有盛誉的作家,路遥的稿费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了。但钱总是被他花的无影无踪,究竟都去哪儿了?

成名后生活一地鸡毛

原来,路遥有一个严重的"报复性消费"毛病。小时候的贫困生活,让他在获得成功后,疯狂地追求物质享受。

他每天都要抽两包价格不菲的香烟,甚至还要接济农村的父母和兼顾自己的家庭。这些开支加起来,很容易就把他的收入耗尽。

当好友海波建议他换成价格较低的香烟时,路遥反而大发雷霆。

他认为,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人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对自己的轻视。所以他需要通过一种“格外的张扬”来弥补内心的自卑感。

在路遥眼里,那些昂贵的烟草,不仅仅是生理需求,更是一种心理慰藉。它们犹如他抵御自卑的武器,是他重塑自我价值的方式。

可以说,路遥对金钱的态度一直都存在着矛盾。他一边瞧不起所谓的有钱人,一边又希望自己能有很多很多的钱。

这种矛盾情结,无疑源自于他童年时期的贫穷经历,但这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参加会议期间,路遥并不愿意享受主办方优厚的食宿安排,而是每天坚持拉着好友海波到当地一家高档咖啡厅用餐。

两人一次简单的早餐,竟然要花费近10元,这对于当时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海波多次劝阻路遥,认为这种生活方式过于奢靡。但路遥却毫不在意,依旧义无返顾地往那间咖啡厅跑。

但路遥真是一个在乎吃食品质的人吗?

事实上,路遥平时对吃食并没有特别的需求,一个简单的馍就能满足他。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这种高档消费,无疑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的自尊心。

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路遥一直对自身的身份地位存在着强烈的自卑情结。

在事业腾飞后,他急于通过一种"格外的张扬"来掩盖这种心理障碍,而那些昂贵的生活方式,就成了他的"武器"。

不幸的是,这种消费习惯不仅让路遥的身边人难以理解,也给他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由于长期沉浸于创作之中,路遥对妻子林达和家庭的关顾严重缺失,导致二人的婚姻关系每况愈下。

林达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追求的知识女性,然而路遥成名后一直埋头写作品,家里的事一概不问,林达跟一个人过日子没啥区别,不仅要承担家务劳动,还要独自照顾孩子和其他亲属。

最终在1984年,林达忍无可忍,提出了分开的想法。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路遥竟然以为这只是林达在"赌气",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伤害。

当时为了专心创作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在1985年秋独自前往陕西铜川,远离喧嚣世界,投入了全部时间和精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将家庭的重担完全扔给了妻子林达。

在铜川的创作日子里,路遥每天都投入10多个小时进行创作,对于饮食等基本生活却处理得极为随意。一口咸菜一口馒头,噎得慌就喝水,自己对朋友大手大脚,自己却极为简谱。

1987年,当他继续投入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情况也并未好转。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写作,以至于第二天的午饭往往从中午才开始。

那时,林达早已送完孩子上学,独自上班去了。即便她中午回来,做的饭菜也很难完全符合路遥的口味,他便只身外出寻找食物解决午饭。

在这种高强度的创作状态下,路遥与妻子林达之间的交流几乎完全中断,感情也日渐疏离。

长期的冷战使得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林达多次提出了离婚的想法。对此,路遥一度并不同意,他认为离婚是一件让人难堪的事。

与此同时,路遥自身的身体状况也在日益恶化。

他在完成第二部作品后,开始频繁地出现口吐鲜血的症状,甚至站立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但即便如此,他仍执意要完成第三部作品,拼命写作,完全不顾医生的劝告。

终于在1988年5月,路遥在写完最后一个标点后,伤心欲绝地放声大哭。此时,他才39岁,但身体已经严重透支。

路遥的这部巨作《平凡的世界》果然引起了巨大轰动,1991年更是荣获了当年的茅盾文学奖。

可以说,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一成就。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婚姻和身体却几乎岌岌可危。

最终,在1992年,林达再次提出了离婚的要求。路遥没有再坚持挽留,他也意识到自己给妻子带来了太多的负担和痛苦。

他决定放手让林达回到北京故乡居住,自己则独自前往延安。

然而,让路遥没想到的是,他的这次延安之行却变成了住院之旅,因为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严重到无法支撑。最终在1992年11月17日不幸离世。

路遥,这位中国文学巨匠,以深邃的笔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文学殿堂里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然而,他的人生也和笔下故事一样,充满了悲喜交织的色彩。

婚姻生活对于路遥,是一段难以言喻的苦涩旅程。

或许,正是生活中的这些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琐事”,成为了他源源不竭的创作灵感,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震撼而伟大的文学世界。

2 阅读:87
评论列表
  • 2024-08-27 19:06

    致敬路遥!!!在文学殿堂里铸就了不朽的丰碑!!!!!![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风云人物馆

简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