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沬两个字,你能分得清吗?

生僻字并不难 2024-02-20 16:20:45

沫,读音mò(读音:末)形声字。从水,末声。

《说文解字》解释说:“沫,水。出蜀西徼外,东南入江。从水,末声。”意思是说:沫,河流名称。源出蜀西徼外,于蜀东南方汇入长江。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末”作声旁。

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也说:“沫水出广柔徼外,东南过旄牛牛北,又东至越嶲灵道县出蒙山南,东北与青衣水合,东入于江。”

1.本义:沫水。古水名,即今四川省大渡河。

2.泡沫、沫子、液体形成的细泡。

《说文解字》中又说:“瀑下一曰沫也。”

3.唾沫。

如《庄子·主乐》中有:“余干骨之沫为斯弥。”后人注释曰:“口中汁也。”

4.通“末”。竭,终止。

如《楚辞·离骚》中有“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东汉文学家王逸注释曰:“沫,已也。”

沬,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读音一:mèi(读音:妹)

1.古地名。春秋时卫国的一邑。在今河南淇县南

2.水名。《广韵》中解释:“沬,水名。”

3.通“昧”。昏暗、微明之光。微暗。一说为北斗辅星。

《易经》中说:“丰其沛,日中见沬。” 唐朝大儒陆德明注释曰:“沬,微昧之明也。”

薛氏注曰:斗之辅星。南宋教育家朱熹说:“沬,小星也。”

读音二:huì (读音:会)

含义:洗脸。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沬,洒面也。从水,未声。古文沬从页。”意为:沬,捧水洗脸。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未”作声旁。“湏”是古文写法的“沬”字,字形采用“页”作声旁。

甲骨文从爪、从皿、从页,象一人跪坐于盘皿前洗脸。金文从两爪、从倒皿、从页,从数个点。“页”象人形而突出头部,全字象两手持皿倒水洗面之形。数个小点象水滴之形。

小篆改为从水,未声的形声字。段玉裁注:古沬字从两手匊水而洒其面,会意也。

0 阅读:19

生僻字并不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