砉,读作xū或huā,为多音字。
读xū时,意为“皮骨相离声”;
读huā时,为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
“砉”字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出现。在甲骨文中,“砉”字的字形像用刀割肉的样子,表意为用刀分离骨肉的声音。到了金文时期,“砉”字的字形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在下方增加了一个“口”字,表示发出的声音。
在小篆中,“砉”字的字形与金文相比,小篆的“砉”字将“口”字改为了“甘”字,可能是因为“甘”与“口”的古音相近。之后,在隶书和楷书中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写法“砉”。
“砉”字的本义是用刀分离骨肉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也可以用来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动作迅速的样子。
字形中的“丰”是“豁”的省略,表示划开、裂开口子。砉 = 丰(即“豁”的省略,划开、裂开口子)+ 石(山岩),表示岩嶂的豁口。古籍多以“豁”和“霍”代替“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