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选继位人,为什么不立德才兼备的永璂,却传位平庸的嘉庆?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2-14 12:01:00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皇位的传承通常是充满着权谋算计以及内外纷争的一个过程。但是,乾隆在决定继承人的时候,却做出了一个貌似违背常理的选择——他没有把皇位传给德才兼备的永璂,反倒是将皇位传给了相对较为普通的嘉庆。这一决策引发了众多的猜测与质疑:为啥不挑选更具资质的人来当继任者呢?

接下来,本文会对这个历史谜团展开深入探究,把乾隆继承皇位的方式揭示出来,对其背后可能潜藏着的政治思考、家族情感之类的复杂因素进行探讨,给读者呈现出这段有关皇位传承的、充满迷雾的历史情节。

【乾隆时期的皇子辈出,储君之争激烈】

乾隆身为盛世之君,膝下有十五个皇子,个个相貌堂堂,颇具才华。在这些皇子中,最为出众的当数永璂,他出生于1744年,是乾隆的皇长子,更是乾隆的心头宠。永璂打小就聪明伶俐,五岁时便能吟诗作画,且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表现出色。他既汲取了汉族与满洲文化的精华,又拥有过硬的武艺,因此深得追求“文武兼备”的乾隆的欢心。

1748 年,年仅 4 岁的永璂被册立为皇太子。文武百官对他夸赞有加,称其为“神童”。乾隆更是满心期待他早日成长,能够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每当看到儿子蹒跚学步的模样,乾隆的眼中都会流露出骄傲与欣喜之情。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在 1753 年,才 9 岁的永璂患病去世了,他的死因到现在都没人清楚。这一消息对乾隆的打击特别大,他难受得好几天都吃不下东西,也没办法处理朝政事务,还跑到永璂的坟前放声大哭。大臣们也赶忙把丧事操办起来,永璂被追封为皇太子,埋在了定陵地宫陪着先皇。

为了使皇室传承能够持续下去,乾隆没过多久就把第二子永瑆立为新的皇太子,这是乾隆首次更改太子人选。永瑆的生母是敬妃,乾隆对他甚是喜爱,对他满怀期望。但是在 1765 年,年仅 19 岁的永瑆却患病去世了,这又一次成了乾隆心中的伤痛。自明朝开始,不少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相互牵制,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国家的长久安稳。永璂和永瑆的过早离世,毫无疑问使皇室的力量受到了削弱。这也成了乾隆晚年永远的痛处。

乾隆心里理想的储君人选,得说是他和爱妻富察皇后所生的儿子。这位温柔贤惠的皇后,在乾隆登基后的第二年,就被乾隆立为皇后。他们二人十分恩爱,一起经历过的各类宫廷之事,也使得他们彼此心心相印。那为啥富察会成为乾隆眼中理想的儿媳人选呢?

【富察皇后温婉体贴,深得乾隆宠爱】

富察皇后身为皇室女子,在诸多方面都和其他嫔妃大不一样。她不去积攒权势,也不会跟其他妃子勾心斗角。恰恰相反,她关心百姓疾苦,秉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正因如此,深得深谙“家和万事兴”之道的乾隆的宠爱。

1735 年,那时乾隆还不是皇帝,富察也尚未成为皇妃,两人却已然相遇,且双双坠入了情网。没多久,康熙帝离世,乾隆登上皇位,他立马将富察册封为皇后。这足以表明,乾隆心中理想妻子的模样,便是富察这样的。

没多久,皇后就怀上了孩子。大臣们都因为皇室即将增添子嗣而满心欢喜、充满期待。可产后的富察却哭得特别伤心,缘由是她生下的宝宝不幸早夭。这显然是个重大的转折点,要知道皇室血脉的延续对国家安危至关重要。正因如此,乾隆安抚着伤心欲绝的皇后,承诺会和她一起生育更多的孩子。

果不其然,过了几年,富察又有了身孕。大臣们对皇后的日常起居照料得愈发小心谨慎。但这次富察生下的儿子,仅仅活到两岁,便因染上疟疾而不幸夭折。紧接着,第三次的时候,富察腹中的胎儿还没出生就没了,这对这夫妻俩来说,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乾隆皇帝遭遇接二连三的失去,伤心至极。他决定带着富察皇后外出,进行一场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旅程。一开始,情况还算不错,富察皇后的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可是,当他们经过济南时,富察皇后却突然患病,就在第二天晚上,她与世长辞,年仅 42 岁。她终究没能承受住失去三个孩子的沉重打击,只留下了悲痛万分的丈夫。

乾隆痛失爱妻,同时也痛失了他心中最为理想的继承人。在这般变故之下,他只得重新审视剩余皇子们的才能。在这些皇子当中,第十三皇子永璟颇受他的青睐,此皇子不仅才学出众,而且在书画诗词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可为何他也错失了成为储君的机会呢?

【永璟才华出众但不得宠,乾隆最终选择永琰】

永璟那可是个才艺双全的皇子,各类书籍他都广泛阅览,对汉文化那是极为推崇。他的书法水平相当高超,所写的词赋也是备受欢迎,流传甚广。据说啊,他的文章还曾被人冒名拿去,在江南一带特别流行。就因为这样,他深得宠爱与信任。

然而,他一门心思都放在文治上,致使蒙古武者的威严在他身上已荡然无存。他连骑马射箭都做不到,乾隆为此忧心忡忡,生怕他往后难以统率军队,没办法承担起军国防务的重大责任。

更要命的是,永璟在生活作风方面那叫一个节俭过头,甚至到了抠门的地步。有一回他的坐骑没了,他居然让全家人靠吃涮马肉来过日子。乾隆觉得他这小家子气的举动太丢人了,狠狠地斥责他没有皇族该有的样子和风度。

相较而言,十五皇子永琰要平和不少。他虽说才华并非格外出众,然而文也行武也可,在军国治理方面也算稍有成绩。他打小就精通骑射,对仗作诗也不在话下。尤为关键的是,他性情沉稳,面对变故毫不惊慌,这是最契合天子品行的地方。

经过对众多皇子的一番比较衡量,乾隆在1795年又一次悄悄把永琰立为皇太子,还亲自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旨昵”,表示“符合自己心意”。这位就是后来大家所知道的嘉庆帝啦。

嘉庆帝为人平庸又中规中矩,乾隆觉得他能够让局势保持稳定。于乾隆而言,能稳住局势,便是对自己耗费几十年心血的最大慰藉。虽说他心底或许一直惦念着与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璂,但皇室的传承必须延续下去。这也是他在成就一番功业后,身为一代贤明君主不得不做出的无奈抉择。

【结语:坎坷命运,立嘉庆为储】

乾隆先后经历了亲生子女和爱妻的离去,他的心境随之发生了变化。他明白,盛世的安宁需要有更为沉稳平和的人来守护,以此延续下去。于是,较为平凡却性格稳重的永琰,最终被乾隆选定为太子。这便是嘉庆帝得以接班的缘由。

乾隆这辈子先后四次立储,其中的艰难困苦那是不言而喻的。咱得说,这江山社稷的传承啊,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波折里艰难前行的。这事儿啊,也成了乾隆心里头永远的伤疤。

0 阅读:2
夏夜流萤迟归

夏夜流萤迟归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