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盖的房子漏水,讨饭的老汉:不是瓦匠的问题

时髦蛋糕文化 2025-02-22 06:03:07

新宅渗水之谜

在那江南水乡的一隅,有个名叫柳河湾的小村子,村子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这一年,村里出了件大事,老李家新盖的青砖大瓦房竣工了,那可是全村头一份儿的气派。

老李头一辈子土里刨食,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这份家业,指望给儿子娶个好媳妇,光宗耀祖。

这新房盖得那叫一个讲究,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一到晚上,灯笼高挂,红光满面,整个村子都能瞅见那份喜气。

可谁承想,刚搬进去没几天,怪事就发生了——一到下雨天,屋顶就跟开了闸似的,滴滴答答漏水不断,把个老李头急得直跳脚。

“这咋回事儿呢?

明明请的是镇上有名的王瓦匠,手艺那是一等一的好,咋就盖出个漏水的房子来?”老李头嘟囔着,心里那个憋屈啊,决定去找王瓦匠讨个说法。

王瓦匠一听这事儿,也是愣了神:“不可能啊,老李哥,我那手艺你是知道的,经我手盖的房,哪有一滴雨能渗进来的道理?

除非是天要塌了!”王瓦匠拍着胸脯保证,非要亲自去看看不可。

到了老李头家,王瓦匠爬上屋顶,里里外外检查了个遍,眉头越皱越紧:“怪了,这瓦片、这灰浆,都没问题啊,咋就漏水呢?”王瓦匠挠着头,百思不得其解。

老李头见状,心里更不是滋味了:“王兄弟,你说这不是欺负人嘛,我好不容易盖个新房,结果成水帘洞了,这以后还咋活人呐?”说着,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王瓦匠见状,叹了口气:“老李哥,你别急,这事儿我一定能给你查清楚,就算不是瓦匠的问题,我也得给你找出那个‘漏’的根源来!”

就在老李头和王瓦匠一筹莫展之际,村里来了个讨饭的老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手里攥着一根破竹竿,背着一个脏兮兮的布袋,一步三晃地走进了村子。

村民们见他可怜,纷纷拿些剩饭剩菜打发他,老汉也不挑,来者不拒,倒是挺乐呵。

这天,老汉转悠到了老李头家门口,见一群人围着新房议论纷纷,便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一听说是新房漏水,老汉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随即慢悠悠地走了过去。

“各位乡亲,让我这老骨头瞧瞧。”老汉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威严。

老李头一看是个讨饭的,本想赶走,但转念一想,反正也没辙了,不如听听这老汉有啥高见。

老汉围着房子转了一圈,又爬上屋顶,仔细瞧了瞧瓦片,摸了摸灰浆,然后下到地面,围着房子走起了“八卦步”,嘴里还念念有词,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在跳大神呢。

走完一圈,老汉停下脚步,目光直视老李头:“老李啊,你这房子,怕是请了不该请的东西进来喽。”

老李头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疑惑地问:“老汉,你这是啥意思?

我这房子还能请啥东西进来?”

老汉叹了口气,缓缓道来:“这房子啊,建的时候怕是动了土龙脉,土龙不高兴了,就用雨水来报复。

你瞧这漏水之处,正好是龙脉所在,寻常瓦匠哪里修得好?”

老李头一听,半信半疑:“土龙脉?

这玩意儿真的假的?

我这房子可是请风水先生看过的,说是大吉大利之地啊。”

老汉摇了摇头:“风水先生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土龙脉,深藏地下,非一般人能识。

我看你这房子,要想不漏水,非得请出那土龙不可。”

老李头一听,急了:“请土龙?

咋请?

咱上哪儿找去?”

老汉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子,沉思片刻:“这事儿,得准备些东西,还得挑个黄道吉日,我来主持法事,保证让那土龙乖乖退走。”

王瓦匠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心想这老汉莫不是个疯子?

但见老李头一脸认真,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暗自嘀咕。

到了约定的日子,老汉带着一堆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来了:黄纸、朱砂、香炉、还有一只黑漆漆的公鸡。

村民们也好奇,纷纷围上来看热闹,一时间,老李头家门口人满为患。

老汉先是让老李头在院子里摆好香炉,点上香,然后围着房子撒上了一圈朱砂,嘴里念念有词,说是封住土龙的出路。

接着,他拿起那把磨得锋利的菜刀,一把揪住那只公鸡的脖子,一刀下去,鲜血四溅,正好洒在门槛上。

“此乃鸡血封门,土龙不敢越雷池一步。”老汉解释道。

随后,他又让老李头取来一盆清水,放在院中,自己则手持黄纸,口中念念有词,最后将黄纸点燃,投入水中。

说来也怪,那黄纸一沾水,非但没灭,反而燃起熊熊大火,火光照得老汉的脸色阴晴不定,村民们看得目瞪口呆,大气都不敢喘。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响起一声炸雷,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村民们纷纷躲避,老李头也急得直跳脚:“老汉,这雨越下越大,房子要是再漏,咱俩可都得成落汤鸡了!”

老汉却不慌不忙,站在雨中,双手合十,闭目念咒。

说来也奇,那雨虽然大,但落到老李头家屋顶上时,竟然绕开了漏水的地方,滴滴答答全落在了其他地方。

老李头一看,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心里那个激动啊,连声说:“老汉,你可真是活神仙啊!”

老汉微微一笑,摆摆手:“别高兴得太早,这法子只能暂时封住土龙,要想彻底解决,还得另想办法。”

老李头一听,心又悬了起来:“那……那咋办?”

老汉沉吟片刻:“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今晚,我先在你家住下,咱们再商量对策。”

老李头连忙点头,把老汉请进屋里,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生怕怠慢了这位“活神仙”。

夜幕降临,雨也渐渐停了,老李头家却灯火通明,老汉和老李头坐在屋里,低声交谈着什么。

而窗外,月色朦胧,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老李啊,你记不记得,盖这房子的时候,动过啥特别的东西没?

比如啥大树啊,老坟啊啥的。”老汉眯着眼睛,吸溜了一口旱烟,烟袋锅子里的火星子一闪一闪的,映得他那张脸更加神秘莫测。

老李头挠了挠头,想了想:“动过的东西?

我记得盖房那会儿,挖出过一块儿挺大的青石板,上头还刻着些啥符号,咱也不认识,后来觉着碍事儿,就给扔到村后头河里去了。”

老汉一听,眼睛一亮:“这就对了,那块青石板,八成就是土龙的‘眼皮子’,你给人家眼皮子掀了,它能乐意嘛?

咱得把那石板找回来,好好安葬,再给它烧点儿纸钱,道个歉,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

老李头一听,连连点头:“中,中,我这就找人去捞。”

第二天一早,老李头就带着几个小伙子,拿着捞网啥的,奔村后头那条河去了。

折腾了大半天,总算是把那块青石板给捞了上来,上头刻的那些符号,经过河水的冲刷,更加显得古朴神秘。

老汉一见石板,就连忙让老李头找人把它抬回新家,摆在院子里头,又吩咐老李头准备些香烛纸钱啥的,准备晚上做法。

到了晚上,月黑风高,老汉穿着一身道袍,手里拿着桃木剑,嘴里念念有词,围着那青石板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最后剑指青天,大喝一声:“土龙听令,今有老李头,无意冒犯,特来请罪,愿以此石板为坟,纸钱为祭,送尔归西,速速离去,不得纠缠!”

说完,老汉一挥手,让老李头他们把纸钱烧了,香烟袅袅升起,夜色中,仿佛真有那么一条无形的龙,在缓缓游动,最终消失在夜色尽头。

做完这一切,老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对老李头说:“成了,这土龙算是送走了,以后你这房子,再也不会漏水了。”

老李头一听,激动得差点儿没哭出来,握着老汉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老汉啊,你可是咱们柳河湾的大恩人啊,我这房子,总算是能住安稳了。”

老汉笑了笑,摆摆手:“别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吧,以后做事儿,多留点儿心眼儿,别啥都不顾,就瞎动弹,这回是遇到了我,下回可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说完,老汉收拾起东西,就要走。

老李头连忙拦住:“老汉,你这是要上哪儿去?

咋说也得在我这儿吃顿饭再走哇。”

老汉笑了笑:“不必了,我还有事儿,得赶紧走,你记住,以后有啥事儿,就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找我,我自然会出现。”

说完,老汉背起布袋,一瘸一拐地走了,留下一地的神秘和传说。

从那以后,老李头家的房子,再也没有漏过一滴水,这事儿也成了柳河湾的一大奇谈。

村民们没事儿的时候,就爱聚在一块儿,讲讲这事儿,说说那老汉的神奇。

而老李头呢,也因为这事儿,对老汉心生敬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些吃的用的,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放那儿,算是报答老汉的恩情。

虽然老汉从来没再出现过,但老李头心里头知道,那老汉,是个高人,是个能通天彻地的大能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河湾还是那个柳河湾,但老李头家的房子,却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每当有外人来访,村民们总会指着那房子,讲起那段神奇的传说。

而老汉呢,也成了柳河湾的一个传说,每当夜深人静,村民们围坐在火堆旁,讲起那些鬼神之事,老汉的名字,总会被提起,他的故事,也被一遍遍地传唱。

有人说,老汉其实是个云游四方的道士,精通各种法术,路过柳河湾,见老李头家有难,才出手相助。

也有人说,老汉其实是个早已死去的老瓦匠,因为生前手艺太好,被土龙请去修了龙宫,结果因为想念家乡,才偷偷跑回来,帮老李头解决了难题。

但这些,都只是传说,真正的老汉,就像那晚的夜色一样,神秘莫测,无从捉摸。

而老李头家的房子,也因为这段传说,变得更加神秘,更加让人向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老李头也变成了老李爷,但他的房子,依然坚固如初,每当雨季来临,村民们总会想起那段传说,想起那个神秘的老汉。

而老汉呢,他似乎成了柳河湾的一部分,融入了这片土地,融入了这片山水,每当夜深人静,村民们似乎还能听到他那沙哑而神秘的声音,在耳边回荡,讲述着那些关于鬼神,关于人性,关于善恶的故事。

这就是柳河湾的传说,这就是老汉的故事,它像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滋润着这片土地,也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

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段传说,还将继续被传唱,被铭记,成为柳河湾永恒的记忆。

且说老李爷年纪越来越大,对那段关于老汉的记忆却越发清晰。

每当夕阳西下,他总会坐在自家门前的大槐树下,眯着眼睛,抽着旱烟,给围坐在他周围的孩子们讲述那段神奇的经历。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眼里闪烁着好奇与敬畏的光芒,仿佛能看到那个神秘老汉穿越时空,走到他们面前。

“那时候啊,我还年轻,遇到事儿就慌,要不是老汉出手相助,咱这房子,早成水帘洞喽。”老李爷笑着,脸上沟壑纵横,如同岁月刻下的痕迹,每一道都藏着故事。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哇哦”的惊叹声,老李爷心里头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他知道,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回忆,更是传承,是柳河湾人的精神,是这片土地的魂。

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年轻学者,背着个大背包,手里拿着个照相机,说是来研究地方文化的。

老李爷一听,乐了:“小伙子,你来对地儿了,咱柳河湾,别的没有,故事多得是。”

年轻学者一听,眼睛立马亮了:“真的?

那可太好了,大爷,您能给我讲讲吗?”

老李爷哈哈一笑,拍了拍身边的空位:“来来来,坐这儿,我给你讲讲咱柳河湾的传奇。”

于是,那一天,老李爷从老汉的出现讲到青石板的找回,从老汉的神秘法术讲到他的悄然离去,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老汉就在眼前。

年轻学者听得入了迷,不时拿起笔在纸上记录着什么,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老李爷笑了笑,摇了摇头:“不,这不是我的故事,这是柳河湾的故事,是咱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汗水和智慧,编织出的传奇。”

终于,经过数月的努力,年轻学者完成了一部关于柳河湾的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柳河湾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及那些神奇的传说。

当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纷纷惊叹于柳河湾的神奇与美丽,更被那份淳朴而又坚韧的精神所打动。

老李爷拿到书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抚摸着书封,仿佛看到了老汉的身影,在那个神秘的夜晚,用他那沙哑而神秘的声音,讲述着关于善恶、关于人性的故事。

“老汉啊,你看到了吗?

咱柳河湾的故事,走出去了,走到更多人的心里去了。”老李爷喃喃自语,眼里闪烁着自豪与欣慰的光芒。

岁月如梭,转眼间,老李爷也走完了他的一生。

在他离世的那天,整个柳河湾的人都来了,他们围坐在老李爷的灵柩旁,默默地哀悼,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份对老李爷的敬意与怀念。

在老李爷的葬礼上,年轻学者代表所有热爱柳河湾的人,发表了一篇深情的悼词:“老李爷,您虽然走了,但您的故事,您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您让我们明白,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和故事,这些故事,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葬礼结束后,人们按照柳河湾的传统,将老李爷安葬在了村后的山坡上,那里可以俯瞰整个村庄,仿佛老李爷从未离开,一直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那些珍贵的记忆。

从那以后,每当夜幕降临,柳河湾的人们总会围坐在火堆旁,讲述着那些关于老汉、关于老李爷、关于柳河湾的故事。

这些故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也照亮了柳河湾的未来。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但柳河湾的故事,却如同那条蜿蜒流淌的小河,永远不息。

它讲述着过去,记录着现在,也预示着未来。

在柳河湾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藏着故事,都藏着传奇,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去聆听,去传承。

这就是柳河湾,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一个让人心生敬畏又满怀热爱的土地。

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能成为传奇的一部分。

而老汉与老李爷,以及那些关于柳河湾的传说,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宝贵的财富。

0 阅读:8

评论列表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4
2025-02-22 09:32

美国纽约,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示威游行!成千上万人涌上街头,高喊:我们要总统而非国王,

时髦蛋糕文化

时髦蛋糕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