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遭遇

骑着蜗牛去远方呀 2024-08-15 03:11:01

朋友,你可能凌晨四点出门过,也可能凌晨四点回家过,但你真的关注过凌晨四点的街道吗?关注过凌晨四点出来讨生活的人吗?

昨天上午,我陪公司财务雪梅姐去银行转账,但我发现她面容憔悴,看上去一脸的疲惫,我问她怎么回事。他说他初中的儿子最近叛逆,迷上了游戏,还经常和同学参加动漫聚会,完全没把学习放在心上。为了刺激他,凌晨四点把他叫了起来,骑着电动车带他去了菜市场,西郊的工业园区,他让看看,再让他想想,愿不愿过这样的生活。

说实话,虽然也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为激励孩子这样说:“当你觉得生活累,请去凌晨四点的菜市场和医院的急诊室。”但身边的人,付出了实际行动,给我的震撼还是很大的。于是,我也决定这样做一次,看看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与体验。

早上四点十分的闹钟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挣扎了半天才起来,起床这件小事,那真是有种万千折磨。我起来简单洗漱后,便出门了。数九寒冬的,本来想着开车,但我毕竟不是教育孩子,是想更深入的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现象,我还是尝试体验不同的出行方式,尝试着叫了辆网约车,因为我不确定这个时间能不能叫到车。谁知刚下单,就有人接单了。

我出小区门后,网约车师傅已经在等候了。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在这个点叫车。我便问师傅:“我以为这个点都没车呢,谁知这么快就到了。”

“有车,只不过乘客少,都在附近趴活,到的快。”

“你们这个点出来跑车的也很多吗?白天工作,晚上跑车,不累吗?”

司机定了一下,回答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现在跑车不是以前那样了,用自己的车跑,想什么时候跑,就什么时候。现在车多了,营运证卡的死了,基本很难办下来,我们都是两个人合租一辆带营运证的车,白天黑夜轮着跑。交的份子钱,不敢歇。”

“那你们能挣多少钱?”

“一月3000—8000,都有过,不过,平均下来,也就4000 多点。”

我一声叹息,不知说什么好,虽说是信息时代了,自主择业了,但是真正的自主择业者,是不是离我们的想像相去甚远呢?

这时,整座城市还在沉睡,此时的城市很安静,路上我看到了除司机大哥外的第一批劳动者——环卫工人,除了我坐的车子的发动机声外,就是扫帚摩擦地面的沙沙声。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着厚重的防寒服,除了汗水,或许就是孤独。

我到了白沙洲市场下车了,这里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陌生的是不同时间呈现出来的不同场景。

我虽说来过这,但和白天人们来批发农副产品的场景大相径庭。最大的区别就是忙碌程度。白天虽然也是人来人往,忙碌异常。现在则可以用分秒必争来形容。

大车拉开了一车车的瓜果蔬菜,鲜活农产品,店主和工人,批发经纪人,卸货的,记录的,归类的,一筐筐产品从车厢里搬出,一张张货单校对,没有半刻停歇。穿着围裙,蹬着胶鞋,手上爆出的青筋,头上滴下的汗水。

我问旁边坐在电动三轮,手里端着纸盒热干面的大哥:“大哥,你们天天都是这样早起吗?”

大哥诧异的端详着我,他估计看我打扮不像是来这里交易的。反问道:“你是……?”我接着说道:“我陪朋友等一车货,我没事逛逛。”

打消疑虑的大哥话匣子打开了。他说他老家是孝感的,十多年前高中毕业就结婚了,最初和妻子来武汉汉正街,妻子做营业员,他给人家拉货,挣得不少,两三年自己就盘了一家店,生意还不错,前两年整个市场都萧条了,一儿一女要养活,七旬父母要照顾,自己也没什么手艺,就来这里拉活了,挣得还多一点。天天这个点来,除了生病,一天都不敢耽误。

听了大哥的讲述,我默然无语。

离开白沙洲市场后,我骑着共享电动车在附近的居民社区转悠,看看社区附近的早餐店,此时已经是5点40,显然他们已经准备充分开门迎客了,已经有零零散散的顾客,买饭就餐,其中不乏高中生。看着忙碌的经营者,我很难想象他们到底几点起床?而那些这个时间节点吃早饭顾客为何又如此早的出来工作。我平时只是习以为常的买早餐,却从未想过他们如此艰辛!

此时,一个美团外卖小哥映入我诧异的眼神,在我有限的认知中,这个时间段是不会有外卖的。头盔覆盖着一张相对稚嫩的脸,都说现代的年轻人只顾享受,精致利己。当看到这位外卖小哥的,我只能反驳:那也要分谁家的孩子!本来想和他聊两句,可他分秒必争的神情让我打消了念头。我简单吃了份豆皮,喝了杯豆浆,决定去最后一个地方,到地铁站看看,顺便回家。

上了第一班地铁,我既震惊,又痛心,车厢的座位上几乎清一色的坐着往校园里赶的学生,他们大都困倦的闭着双眼,东倒西歪,再享受着既不宽裕不舒适的休息时光。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说不出的感觉。本来是大好年华的他们,一双双倦怠的眼神,呆滞的神情,唯独看不到他们身上本该有的青春与活力。而家长们只有摇摇头的无奈。

虽说,我也走出高中时代不到十年,但那时还没有这么令人窒息,一则没有如此严重的内卷,尚有喘息的余地,二则没有如此大的城市框架,不必路程上耗时。

这就是我这次凌晨四点起来后的全部遭遇,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觉得遇到的每一位劳动者都有自己的艰辛和不易,他们也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勤奋,可是他们的努力和勤奋什么也改变不了。

我想起余华在《活着》里的一段话:“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赞美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我不觉得让孩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凌晨的街道上能受到什么教育,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认知。给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这就够了。

0 阅读:0

骑着蜗牛去远方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