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曾经的金融消费领域,信用卡可谓是 “明星产品”,以其消费便利、资金周转灵活等优势,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但央行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却显示,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为7.27亿张,较2022年四季度减少8000万张。曾经炙手可热的信用卡业务,如今却陷入 “寒冬”,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呢?这一变化又会给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
信用卡业务遇冷的多重因素
支付方式变革的冲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着操作简单、支付快捷的特点,迅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在街边的早餐摊,还是大型商场的购物消费,又或是线上购物,只需掏出手机,轻松扫码就能完成支付,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传统信用卡刷卡支付,需要携带卡片、输入密码等一系列步骤,相比之下显得繁琐许多。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兴起也给信用卡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它们以快速授信、灵活分期的特性,精准满足了年轻人小额、高频的消费信贷需求。就拿花呗来说,在淘宝、天猫购物时,用户能直接用花呗付款,还能享受不同期限的免息期或者分期还款服务,申请流程极为简便,无需像办理信用卡那样提交诸多资料,然后漫长等待审核。这些便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让信用卡的潜在客户群体被分流。
经济环境与消费观念转变
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性。在这种大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渐从过去的超前消费、冲动消费,转向更加理性和保守。
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小张原本是信用卡的忠实用户,以前经常用信用卡购买各种电子产品、外出旅游。但这两年,他所在的行业不太景气,身边也有同事陆续被裁员,他开始担心自己未来的收入不稳定,于是消费变得谨慎起来,对信用卡的使用也更加小心。他说:“现在只买真正需要的东西,不再轻易提前消费,信用卡的欠款也尽量按时还清,不想有额外的利息负担。” 像小张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大家都更注重储蓄和财务安全,对信用卡的依赖程度自然而然就降低了

监管政策的规范引导
为了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2 年,原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对信用卡的发卡、授信、催收等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
其中,对长期睡眠卡的清理政策效果显著。银行被要求控制长期睡眠卡的占比,对于连续 18 个月以上无主动交易且透支余额和溢缴款均为零的信用卡,要进行清理注销。这一举措使得大量闲置信用卡被清理出市场,直接导致信用卡在用发卡量减少。而且,监管部门还对银行的授信额度进行管控,避免过度授信带来的金融风险,这也让银行在发卡时更加谨慎,不再盲目追求发卡数量。
银行自身战略调整
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信用卡业务的运营成本与收益失衡也是导致业务遇冷的重要因素。信用卡的发行、推广、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前期的市场推广,给销售人员支付提成,到后期的客户服务、风险管控,每一个环节都要产生不少成本。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信用卡用户的活跃度和贡献度并不高,导致银行的收益无法覆盖成本。为了提升盈利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银行开始对信用卡业务进行战略调整。一方面,关闭一些业绩不佳的信用卡分中心,比如 2025 年开年以来,交通银行就密集关停旗下四家信用卡分中心;另一方面,对信用卡权益进行 “瘦身”,减少交通出行里程兑换、机场贵宾厅服务以及消费优惠等权益,这使得信用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进一步导致用户流失。
信用卡遇冷对普通人的影响
支付选择更加多元
信用卡业务遇冷,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支付和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相反,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和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支付方式。比如,在日常小额消费中,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支付更加便捷;而在一些大额消费且需要分期付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选择合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或信用卡。
信用体系建设更受重视
无论使用信用卡还是其他金融产品,个人信用记录都至关重要。信用卡业务的调整,促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更加注重信用风险的管控,对个人信用记录的审核也会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珍惜自己的信用,按时还款,避免逾期等不良记录的产生。良好的信用记录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申请贷款、信用卡时获得更高的额度和更优惠的利率,还可能在租房、求职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服务更加个性
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精耕细作过程中,会更加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消费场景的特色信用卡产品或金融服务。比如,针对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推出具有更多出行权益和优惠的信用卡;针对年轻的消费群体,开发更加符合他们消费习惯和兴趣爱好的金融产品。这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更贴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消费体验。
信用卡业务遇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这一变化给信用卡行业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整个金融支付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作为普通人,我们要适应这一变化,合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规划好自己的财务生活,在享受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