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监测数据显示,中国舰艇编队在塔斯曼海中部划定的演训区内,先后完成主炮对海射击、近防武器系统拦截等实战化课目。澳大利亚国防部证实,其P-8A反潜巡逻机曾抵近观察,确认所有演练均在公海范围进行。新西兰海军则紧急派遣"坎特伯雷"号多任务舰前出监视,两国空管部门临时调整了部分民航航线。
尽管两国官方承认中国海军行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民间舆论持续发酵。在社交媒体平台,名为"南太平洋观察者"的新西兰博主发布系列视频,累计获得12万次播放量。该博主声称中国军舰的"炮舰外交"构成安全威胁,呼吁澳新民众联合抵制中国商品。此类言论随即引发网络热议,但相关商品抵制话题标签仅维持6小时便从热搜榜单消失。
经济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澳新两国出口总额达14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澳大利亚铁矿石对华出口占比仍维持在83%高位,新西兰乳制品对华依赖度达37%。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表明,即便在所谓"抵制"声浪最高的2月22日当天,中澳间集装箱货轮往来频次仍保持正常水平。
军事专家指出,055型驱逐舰搭载的130毫米舰炮系统,其射程覆盖塔斯曼海主要航道节点。澳国立大学战略研究所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海军此次行动路线精准避开所有争议海域,与美澳军舰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形成鲜明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演练期间中国舰艇编队始终保持AIS信号开放,体现高度透明度。
随着编队于2月24日经珊瑚海返航,这场持续12天的远洋训练落下帷幕。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行动既展现了中国海军遂行远海任务的能力,也暴露出某些域内国家在应对现代化海军力量时的战略焦虑。现实证明,基于共同利益的务实合作,远比情绪化的对抗主张更具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