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宛如一条贯穿历史与现代、连接地域与梦想的强劲动脉,在不断发展与变革中,展现出不可忽视的力量。10月1日10时08分,包银高铁惠银段正式开通运营。同时,在国庆当日,铁路发送旅客2144.8万人次,创下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出行需求的增长,也凸显了铁路在满足民众出行方面的关键作用。
铁路营业里程突破与历史设想的实现。国庆前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实现了孙中山先生 100 多年前在《建国方略》中的设想。这表明中国铁路发展历经漫长历程,从早期的设想逐步变为如今庞大而高效的铁路网络,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有力见证。
压缩时空,提升出行便利性。以京广高铁为例G79次列车的运行让北京到香港2400公里的路程只需8小时12分。全线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标准以及车厢服务的持续升级,使得人们的旅行真正实现了说走就走。在全国范围内,复兴号在广袤大地上的奔驰,让更多地区的人们感受到出行的便捷。如川西高原动车开进九寨黄龙,中原大地“米”字形高铁让各地旅客便捷地到达河南开封感受古都魅力。
路网加密与区域间的紧密连接。从“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加密成形到香港进入全国高铁网,中国铁路网不断拓展。自2012年以来,建成投产铁路6.6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铁路覆盖了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这使得区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打破了地域间的交通壁垒,促进了人员、物资和文化的交流。
铁路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助力国内经济行稳致远。16万公里的铁路网为国内经济提供了强大支撑。在铁路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背后是铁路网的有力保障。同时,中国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均稳居世界首位,如2023年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50.1亿吨、36438亿吨公里,这表明铁路在货物运输方面对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欧班列的发展是铁路赋能对外开放的典型代表。目前,中欧班列已联通中国境内123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截至2024年8月底,累计开行已突破9.6万列,发送货物939万标箱,运输货物货值约4000亿美元。这一成果加强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推动了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提升。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西部铁路发展为例,1949年四川、重庆、贵州铁路里程为0公里,到2012年增至5924公里,2024年增至12259公里。145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低票价、站站停的公益性 “慢火车”,覆盖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停靠691个站点。这体现了铁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填补西部路网空白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铁路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与未来展望。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机车来自9个国家,机车型号多达198种,而如今我国自主研制形成了涵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适应多种运行环境的复兴号系列产品。并且CR450动车组样车正在研制,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下线,填补世界高铁多项技术空白,这展示了中国铁路在机车制造方面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巨大跨越。
铁路装备的持续创新。如掘爆机这种将传统钻爆法与现代TBM掘进有效结合的突破性技术成果。试验表明在超硬岩地质条件下掘进效率可提升 30%,其研发团队正在不断优化设计。同时,在铁路新线建设方面,京雄商高铁和甬舟铁路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其中甬舟铁路的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跨达1488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跨海桥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铁路在装备和工程建设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国铁集团表示力争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铁5万公里,进一步提高铁路网对城市的覆盖程度。这一目标预示着中国铁路将继续在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等方面大步前行。
中国铁路的发展是一部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史诗,它在满足民众出行需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国家经济繁荣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北 周瑾怡)(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