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比例看,公有制能解决人工智能的就业之困吗?

安安小小姐姐 2024-11-22 06:33:35

有一个叫红色文化网的账号,发表了一篇文章,其核心观点是: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会加速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与统治,造成更多人失业。

只有发展公有制经济,合理有选择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避免大规模失业的灾难性后果。

来自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验告诉作者,一件事在没有经过时间或市场检验之前,所有的假设都很有可能是不成立的。

所以,对于这种观点,很难基于现有的信息,判断其对或不对,只能交给市场或时间来证明。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场涉及多领域的重大技术进步,这种变革必然会带来劳动效率的提升。劳动效率提升,当商品需求不变时,需要的人工就减少了。

事实上,人工智能出现的时间点很早,在我国的诸多生产、服务场景下,已经在大规模使用人工智能了,只是通用型人工智能,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产物。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首先带来的效果是工作时间的下降,部分国家人均工作时间已经低至1400个小时每年,平均每个星期不到30个小时。

即商品需求不变时,企业家采用降低工作时间的方法,来保证更多人获得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的再循环。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发展策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需要的商品总量不变。但企业家(也可能是监管机构)选择降低劳动者的待遇,这样劳动者只有延长工作时间,才能来提高收入水平。

结合历年来我国企业周平均工作时间的变化可知,当前我们采用的是后一种发展策略。

其他因素不变,采用公有制经济模式,就能解决就业的困境吗?宏观数据中,有收录2000年以来的各经济类型的就业人数。

我们将其简单地归结为三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外资企业,其他非私营单位以及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等。

部分类型的就业环境,因为数据没有连续多年出现,所以无法以单独的类别出现在统计图表中。

数据显示,2000年的时候,城镇所有就业人口中,大约35%分布在国有+集体企业里。

之后,比例迅速下降,到2023年,城镇4.7亿的就业人口中,仅有不到八分之一的人、共计5400万在国有+集体企业就业。

公有制经济下降的就业市场份额,则被私营和个体户就业环境所取代。

众所周知,过去二十年,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20年,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的下降,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所以,开篇的结论,被过去的经验证明并不是那么靠谱的。至于未来,谁知道呢?

0 阅读:4
安安小小姐姐

安安小小姐姐

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各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