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片以其家族的创业历程为主要线索,力图呈现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企业家们的创业历程。编剧的要求很高,仿佛要将整个创业过程,都给完整的展现出来,让四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
万顺就是一个很有商业范儿的企业,就像是一本经济课本上讲的那样,一切以利益为先,其它的一概置之度外,银是指能够经商挣钱,但将家人的快乐放在挣钱之前,阿雨一开始做生意,看着不愿意,后来是想要做生意,而不是单纯的想要做生意。而在地理位置上,既要有本土的,也要有海外的,如果没有海外的,那就显得不完整了。想要将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都集中在一个家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段具有明显时代印记的创业历程,讲述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从广义上说,这一阶段的企业家是否能够成败,关键在于其所采取的方针;能不能赚到钱,看你有没有头脑,看你有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的头脑。
象万顺制鞋子,银花做钮扣,要紧的就是这种机缘,第一个做成的人,就能大富大贵。在创业之初,人们只关心有没有这个问题,并不关心好不好这个问题,更不用说新颖不新颖了。当然,有了产品,就有了品质,这也是为什么万顺制鞋工厂会破产的原因。
只可惜,剧本的作者对剧本的品质和可信度并不是很看重。还是说这也是温州企业发展历史中一贯的理念?而电影中的主要内容,就是陕北地区的原油开发,。在没有科学探测的情况下,胡乱地开凿水井,再加上不确定,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的冒险精神。这里并没有什么值得提倡的“拼搏”的东西,只是在最初的阶段,一种大胆的、粗放型的发展。
在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化的过程中,凭借“投机取巧”和“吃苦耐劳”两种方式可能会获得胜利,但是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获得胜利就值得怀疑了。在一个相对成熟、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产业中,从零开始的企业家精神是很难的。看看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就知道了。
这是一个由大公司主导的年代——他们拥有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在一个完全的市场中,愈大愈有规模上的好处。从零开始的企业家精神,基本上都是依靠实实在在的创新(或是在一些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地区,例如偏远的乡村地区),而这样的创新,也就是在高新技术行业中实现的几率比较大。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温州企业家创业的历程,确实是一段真正意义上的过去,而如今则是另一段不同的时期。而与此同时,已有成就的温州企业家是否仍沿用当初创办企业时相同的理念,亦令人担忧。除了给这个时代的创业历史做纪念碑、写传记,作者还展示了一种美好的理想与浪漫的情感。
因为年代不同了。正如《北京爱情故事》想要再演一次青年时代,《周麦狗》想要放开自己的性格,选择演陕北的农家——这位编剧应该是何等的开明。倒不是说,“自由”和“个性”的释放有什么不对,只是为了表达“个性”,没必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它,如果让人觉得它的合理性有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但,如果这片土地上的牧羊女真的有禾禾那么单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那么可爱的话,我会很乐意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