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当群众们还在吃王力宏大瓜的时候,带货一姐薇娅偷税漏税被罚13.41亿的消息瞬间刷屏网络。
当晚,薇娅的淘宝、抖音、快手等账号全部被封停,一代“带货女王”就此失去了所有传播媒介。
其实,在前段时间流量比较大的主播雪梨和林珊珊因为税务问题被处罚之后,很多人都在猜测薇娅会不会出问题,最终薇娅还是被查出了偷逃税款6亿以上。
“带货女王”合作过的公司
作为全国最能带货的人,薇娅的赚钱能力早已秒杀大部分上市公司。2020年,A股有4000家以上上市公司的净利润,都没达到薇娅被罚的这13.41亿。
薇娅在直播带货行业一家独大,是不争的事实,凭借强大的吸金能力,薇娅参加综艺节目,都是当仁不让的主咖,影视明星地位都不如她。
事实上,薇娅早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主播,在老公和亲戚的帮助下,她一边经营自己的公司,一边跟众多上市公司不断开展合作。
据统计,与薇娅和合作过的上市公司包括龙大肉食、克明食品、海澜之家、来伊份、三只松鼠、黑芝麻、金字火腿、天味食品、京粮控股、千金药业、哈尔斯、水羊股份、周大生、皇氏乳业等。
可以看出,大部分是食品类公司,还有服装、日用品、化妆品、首饰等公司。
现在正逢年底,当被问及薇娅事件会不会波及全年冲刺销量时,这些上市公司表示影响不大。
以上公司只是薇娅的合作伙伴,当然不能说是“薇娅概念股”,薇娅真正的公司是其老公董海峰作为实控人的谦寻文化。
董海峰持有46.12%股权的谦寻文化,在薇娅的星光下实在是太过耀眼,吸引了君联资本、云锋基金这些如雷贯耳的投资机构入股。
薇娅家族和老牌投资机构绑定,更是对其事业版图如虎添翼。
董海峰的谦寻文化不仅有薇娅这个头号主播,还签约了多达50多位的主播,包括林依轮、李响、高露这些明星。
兵强马壮的谦寻文化实在也没必要谦虚了,干脆对外自称是“新内容电商直播机构T0P1”。
从头部主播变身资本本身,可以无限量复制自己走过的路,这才是薇娅夫妇发财的奥义。
资本市场曾极度追捧薇娅和李佳琦
这几年,薇娅和李佳琦的爆火,让直播带货行业深入千家万户,自己吸金无数,也一度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狂欢。
2020年1月5日,李佳琦在直播间卖出超过300万元的金字辣味香肠。1月6日,金字火腿涨停,李佳琦一己之力撬动金字火腿市值增长5.48亿元。
在更早之前的2019年12月,从女鞋厂商转型新零售平台的上市公司星期六股价一度暴涨,以十多个涨停板,成为当时的跨年大妖股。
现在看来,金字火腿和星期六只是直播带货概念股的开胃菜。
2020年上半年,众多上市公司因为沾上直播带货股价飙涨。网红经济甚至跟特斯拉、半导体一起,成为了当时股市三大主线。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线下商场的消费一度受到重创。此时宅在家里的消费者更多的通过线上购物、看直播购物的方式消费,直播带货成为各大商家重点推进的营销模式。
薇娅和李佳琦作为两个最大的带货主播,成为股市的金字招牌,A股当时出现“粘薇娅即涨、贴李佳琦即飙”的火爆场面。
众多上市公司对薇、李二人一时趋之若鹜。
在星期六完成跨年表演之后,网红直播概念股的接力棒交到了省广集团手里。
从2020年4月初,到2020年7月初,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省广集团经历了4波炒作,涨幅高达350%以上。
从当时的龙虎榜来看,知名的游资几乎都参与了省广集团的炒作。游资合力接棒,才会有这么长时间的上涨,以及这么大的涨幅。
当时在省广集团的股吧里,有网友写道,省广请薇娅当总经理,保证10个连板。
股民认为薇娅能凭一己之力让一个上市公司连涨10个涨停板,可见薇娅在当时的热度是多么巨大。
不过,说到底股价长期还是靠业绩说话,省广集团这种当时的明星股一度涨到将近13元,但风口一过就阴跌不止。2021年初,省广集团已经跌到了4元左右,短短几个月就跌去了70%。
除了省广股份之外,当时多次跟薇娅和李佳琦合作的御家汇,短期涨幅80%。
御家汇作为化妆品公司,每年都花大价钱打广告。跟薇、李二人的多次合作让其花费不菲,但股价涨了这么多,花的钱也确实值了。
薇娅、李佳琦,上市公司的“工具人”?
薇娅和李佳琦在资本市场的热度持续了好几个月,当时A股的网红直播概念股一度多达几十家,只要让薇、李给带货,就能蹭让热度,股价就短期暴涨。这种纯投机的炒作,是当时最赚钱的生意。
当时的股市风气是,上市公司急不可耐地宣布牵手某带货大主播,然后股价大涨,随后被监管函问询要求说明是否主动迎合热点炒作股价。但这些上市公司还一脸无辜地说,网红直播不会对业绩造成太大影响,然后又逢高减持套现。
任何一个行业在短期野蛮生长时,都会有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出现,在引发嗜血资本的炒作之后,也必然会迎来规范化监管。
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里,已经纳入了互联网营销师这一职业。
目前,国内几个头部主播里,快手头号主播辛巴的“假燕窝”事件名声严重下滑,雪梨和薇娅因为税务问题被重罚,这对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是肉眼可见的冲击。
在直播流量见顶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电商和短视频平台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业绩和估值会出现双杀。看看现在快手们的股价,已经是明显例子。
一些上市公司曾经狂蹭带货主播们的热度,如今恐怕都要说一声:某主播的问题对我们没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