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事实上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山头,但很多部队

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事实上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山头,但很多部队随着作战任务的调整和编制组织关系的转隶,来来回回换过好几次山头。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仅举几例。 我军的山头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是由大大小小的山头组成的,山头形成主要分三个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红6军团就是个典型例子。1933年6月,湘赣苏区的红8军、湘鄂赣苏区的红18军分别改编为红17师、红18师,合编为红6军团。这支部队最初隶属于中央红军系统,是红一方面军的组成部分。但到了1934年,形势发生变化,红6军团转移湘中,于1934年10月与红3军会师,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就这样,红6军团从红一方面军转到了红二方面军系统。 1936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这次合编标志着红6军团彻底告别了原来的红一方面军系统,成为红二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思的是,因红6军团的渊源在红一方面军,所以当初在大授衔时,红二方面军大将的代表给了出身红2军团的许光达,而不是红6军团的萧克或王震。 红25军的经历更加曲折。1931年10月,在皖西组建红25军,11月7日,红4、红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这时红25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但是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地区实行战略转移,留下第75师,红25军开始了独立的发展道路。 1934年11月,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省光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独立的长征历程。这支不到3000人的部队,在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的率领下,1935年9月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当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25军随红15军团一道加入红一方面军,完成了从红四方面军到红一方面军的转换。 抗战时期的部队转隶情况更加复杂。新四军原本由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组成,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受到重大打击,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全部划转新四军。这其中主要是黄克诚、彭雪枫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第五纵队。听说要当新四军,很多老八路心里还挺不乐意,但服从组织安排,照样打得很出色。 最有意思的要数”皮旅”了。这支部队在各大山头几乎转了一圈。“皮旅”最早先归八路军129师领导,后由新四军5师指挥。中原突围后,它在华东野战军属下,而后又归建于华北兵团。接着,进军大西北受命于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南下四川又从属于刘邓的二野。1946年6月,皮定均率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中原突围中担任掩护任务,完成任务后向东突围,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 皮旅到达华中后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1947年1月扩编为第一纵队独立师,后来改称第18兵团61军181师。这支部队转战南北,从华中到华北,再到西北,山头关系变了好几次,但战斗力始终很强,这说明什么?说明只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哪个山头都能打胜仗。 八路军359旅的分流也很典型。1944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以第359旅一部为基础组成第18集团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王震任司令员。1945年6月,以第359旅另一部组成第18集团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刘转连任司令员。一个旅被分成两支,走了不同的道路。 王震率领的部分先后发展为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第359旅、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359旅、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第5师,参加了陕北三战三捷、宜川战役等。刘转连率领的第359旅在进入东北地区后,1947年1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1师,后来被编入第十纵队序列,番号又变为了第28师。同一支部队的两部分,一个到了西北,一个到了东北,但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的山头变化更是频繁。聂帅麾下的18、19两个兵团跟随彭总解放兰州,后来他们就从华北军区部队变成了一野的部队。但华北军区也有外来户,比如它的8纵,原来是刘邓大军的一部分,是陈赓的老部队。这些调整都是根据战争需要进行的,体现了人民军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部队换山头是常有的事,关键是要服从大局,听从指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深刻分析了山头主义问题,提出了”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削弱山头,消灭山头”的科学方针。毛泽东指出:“山头它有什么坏?清凉山有什么坏?太行山有什么坏?五台山有什么坏?没有。但是有了山头主义就不好。” 但不管怎么变,有一条始终没变,那就是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如毛主席所说,只有承认山头,才能打破山头。今天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正是在正确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