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最近俄罗斯那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最近俄罗斯那边出了一个政策。去年开始,俄罗斯突然调整了进口车政策,限制 “平行进口” 还提高车辆报废税。 这政策一出来,在俄罗斯卖得好好的奇瑞、吉利这些中国车企可就遭殃了,销量下滑、库存积压,不少经销商都开始收缩业务。 那俄罗斯为啥突然这么干呢?其实啊,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自打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一顿制裁,丰田、大众这些外国车企都跑了,俄罗斯汽车市场一下子空出来一大块。 咱中国车企抓住机会,凭借价格优势和供应链韧性,短短几年就拿下了 61% 的市场份额。按说这是好事儿吧,可俄罗斯转头就出台政策限制,为啥呢? 说白了,俄罗斯也想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Lada 这些本土品牌得扶持起来。 不过这事儿对咱们中国车企打击挺大的。以前靠 “平行进口” 快速打开市场,现在这条路被掐断了,销量自然就下来了。 有业内人士分析,俄罗斯这政策可不是单纯针对中国车企,而是国内产业发展压力太大,汽车产业成了优先扶持的对象。 但这事儿带来的影响可不止是销量下滑。中国车企本来计划在俄罗斯扩大投资、设厂,甚至布局新能源产业链,现在这些计划都得重新评估。有些企业已经暂停投资,还有的开始考虑退出。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俄关系真的就因为这事儿彻底变了吗?也不至于。就在俄罗斯出台汽车政策的同时,中俄还在能源、军事等领域有不少大动作。 2025 年 5 月,两国元首签署了联合声明,强调要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在能源合作方面,计划到 2030 年让对华输气量达到每年近 1000 亿立方米。 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给咱们中国的能源安全上了一道保险。 还有军事合作,去年 3 月中伊俄三国搞了 “安全纽带 - 2025” 联合演习,中俄舰艇在印度洋上协同演练,这阵势可不是随便就能有的。 而且俄罗斯还向中国开放了远东军事演习的联合指挥系统,咱们也跟他们共享北斗导航在北极航道的应用成果。这说明啥?说明双方在军事上的互信还是挺深的,关键时刻能互相帮衬。 再看看经济方面,虽然汽车领域出了点问题,但中俄贸易额还是在增长。2024 年双边贸易额突破 2400 亿美元,其中能源占比超过 60%,40% 的油气贸易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这就绕开了美国的金融制裁。 那为啥会有人说俄罗斯成了最大威胁呢?可能是看到了一些局部的摩擦,比如汽车政策,或者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中亚五国最近跟欧盟、美国都加强了合作,俄罗斯在那边的传统优势可能会受到挑战。 但咱们中国在中亚也有自己的布局,“一带一路” 倡议在那边推进得挺顺利,中欧班列、能源管道这些项目都在稳步进行。说白了,中亚这块地儿,大家都想分杯羹,但谁也不可能完全说了算。 还有俄乌战争的影响。现在俄乌还在打,俄罗斯虽然在战场上占点优势,但长期消耗下去也吃不消。 中国在这事儿上一直保持中立,既不支持也不制裁,这种立场其实挺微妙的。俄罗斯需要中国的经济支持,中国也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双方在这一点上是互相依赖的。 普京的策略其实挺高明的。他一边在战场上推进,一边放出谈判的风声,既试探西方的底线,又给中国一个 “愿意和平解决” 的姿态。 这样既能争取战略主动权,又不至于把中国逼到对立面。而且俄罗斯在能源、军事上跟中国的合作,也让他们在面对西方制裁时有了更多底气。 不过咱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中俄关系虽然紧密,但也不是没有矛盾。俄罗斯在某些领域对中国的限制,比如汽车政策,就是一个信号。 咱们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得多元化发展。就像中国车企,这次在俄罗斯吃了亏,以后就得想办法提高本地化水平,或者开拓其他市场。 总的来说,俄罗斯是不是最大威胁呢?我看不是。咱们中国现在的发展势头很猛,2025 年上半年 GDP 增速 5.3%,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9.5%,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硬科技领域都在突破。 就算美国把关税加到天上去,咱们也能扛得住。而俄罗斯呢,虽然在某些领域跟咱们有竞争,但在能源、军事、国际事务上,双方还是需要互相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