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开国大将王树声到部队看望女儿,却被门卫当场拦下:请您排队等候,领表登记。王树声看了看排得长长的队伍,填好登记表后,走到末尾默默等候! 1926年冬天的湖北麻城,21岁的王树声在农会堂里一拍桌子,震得油灯直晃:“今晚就去抓丁枕鱼!” 这个被称作“麻城北乡一只虎”的土豪,其实是他亲舅爹,王树声6岁没了爹,9岁没了妈,全靠奶奶拉扯大,小时候没少受这位舅爹接济。 可此刻,他眼里只有被砸烂的农会和受苦的乡亲,丁枕鱼被绑时还在喊:“我是你亲舅爹啊!” 王树声回他:“亲舅爹也不能祸害革命!”这一绑,不光绑住了土豪,更让麻城的穷苦百姓看到了希望。 王树声家原本是小地主,7岁读私塾,17岁到武昌读书时认识了董必武、陈潭秋这些共产党人。 堂兄王幼安是麻城第一个共产党员,带着他走上革命路,高小毕业后,他一边在乘马岗教书,一边发动农民。 为了让大家相信革命,他当众烧掉自家地契,宣布土地全归农民,不收一粒租子,那把火,烧的是旧时代的枷锁,点的是穷苦人的盼头。 1927年“麻城惨案”,丁枕鱼的儿子纠集上万匪徒攻打县城,王树声一个人跑到武昌求援,带着援军杀回来,用“三支半枪”(其中一支枪管被锯掉半截)拉起农民自卫军。 你看他,白天带着队伍打游击,晚上教农民识字讲道理,硬是在大别山扎下根来。 后来红四方面军成立,他从团长一路升到副总指挥,打仗不要命,计谋还多。 黄安战役用“坑道爆破法”炸开城墙,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歼敌8万,徐向前元帅都夸他是“大别山的英雄战士”。 可谁能想到,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1971年春节去看女儿时,在寒风里排了两个小时队。 那天他坐公交车到军营,门卫按规矩让他填申请单,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旧棉袄,就这么站在零下十几度的风里,头发眉毛都结了霜。 女儿王四毛跑出来,看见父亲冻红的脸,眼泪止不住:“您是大将军,跟他们说一声不就进去了?” 王树声却笑着拍她肩膀,对女儿一阵嘘寒问暖,让她照顾好自己,在部队加油干。 直到离开,门卫都不知道眼前这位老人,就是当年带着红军打遍大别山的开国大将。 王树声早期大义灭亲,把自家土地分给农民,这是对革命的真心;西路军兵败后,他带着残部在祁连山打了三个月游击,吃草根、喝雪水,宁可死也不投降,这是对信仰的坚守。 1936年西路军兵败祁连山,他带着24个人在雪地里转,最后只剩他一个人,他白天躲山洞,晚上摸黑走,饿了啃树皮,渴了喝雪水,走了整整三个月才回到延安。 见到毛主席第一句话就是:“西路军失败,我负全责。”毛主席却握着他的手说:“你回来就是胜利。”这种主动担责的勇气,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更难得的是,他当了大官还跟普通老百姓一样,建国后,他给自己和家人定下“四不许”家规:不许子女炫耀父母,不许打扮特殊,不许用公车接送,不许保姆代劳。 夫人杨炬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每天坐公交车来回,单程就得两个多小时,从没坐过丈夫的公车。 他自己坐的专车,每月都要交70多块车费,那可是70年代,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个月工资。 王树声对家人严,对自己更狠,他当总军械部部长时,按规定可以住更好的房子,可他拒绝了:“国家还困难,把钱花在刀刃上。”最后就住了普通平房。 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放到现在也不过时,你看他当年排队填单,不就是告诉我们,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吗? 有些干部,稍微有点权力就想着走后门、搞特殊,跟王树声一比,差得太远了。 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是看你官多大,而是看你心里有没有老百姓。 从麻城的农会堂到北京的公交车站,王树声用一辈子诠释了什么叫“革命高于一切”。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在于你能打多少胜仗,而在于你能不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守住初心。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可能不会再面对枪林弹雨,但王树声的精神依然活着。 (信源:1971年开国大将王树声探女的故事——世界王氏网
猜你喜欢
1968年,开国大将王树声在食堂打饭时,看到一名年轻的干部一个人打五份饭,他顿感
2025-07-23
岁月如歌梦如幻呀
1950年,大悟县逮捕了1名伪保长甘元景,他言之凿凿讲:“我当过红军的师政委,你
2025-08-01
际行星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