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何反华?韩国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根源所在,他表示:以前我们认为美国能够制住中国。但如今有关中国的消息更多的却是——中国正在崛起,在中美较量之中,中国并未处于下风。 金南道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韩国首尔,那时候韩国刚从战后恢复,正忙着工业化。他上大学时选了新闻和国际关系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大媒体,从底层记者干起。九十年代中韩建交,他被派到北京当驻外记者,那几年他亲眼见韩国企业在中国开厂,贸易额蹭蹭上涨。回国后,他当上中国问题专家,还在首尔大学教书,主持节目聊中国发展。2015年,他主持《明见万里》节目,专门谈中国经济和文化,节目里他用数据分析韩国对华依赖。多年来,他写书、出访,参加研讨会,强调韩国要在中美间找平衡。他的经历让他成为中韩关系评论员,常在媒体上说实话,比如韩国媒体总报中国负面,导致民众偏见。他2007年第一次来中国出差,就感受到中国科技飞跃,这改变了他的看法。 金南道在一次论坛上讲,韩国过去总觉得美国能管住中国,那时韩国出口中国赚翻天,半导体和汽车部件卖得火热。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经济互补大家都有利。可近几年,中国本土企业技术赶上来了,韩国市场份额丢了不少,从互补变成竞争。韩国商人发现产品不那么抢手了,几年前部署萨德系统,中国回应后,韩国娱乐和旅游业损失大,出口也受影响。这让韩国纠结,一头靠美国安保,一头离不开中国市场。民族情绪在网上发酵,历史文化争端被放大,年轻人看到帖子就争论起源问题,本来小事闹大。韩国长期在中美元宝间,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以为美国主导自己稳坐渔翁。现在中国崛起,在中美博弈中不落下风,这让韩国安全感没了,小国难把控大局,不安情绪转成对中国的负面看法。 金南道观点传开后,韩国社会开始反思,政府调整对华政策,谈贸易条款缓解摩擦。文化交流多起来,办联合展和活动,拉近民众距离。企业间合作增加,共同开发项目避开直接对垒。安全上,韩国参加区域对话,平衡中美立场,避免极端。历史争端通过学者讨论缓和,网上平台推理性话题,减少偏激言论。民众态度渐稳,调查显示对华理解增多,年轻人多参与交流。金南道继续研究,写报告、出席会议,说邻国需磨合,处理好定位,实现共赢。他退休后还活跃,推动中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