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8 年,70 岁穷困潦倒的袁克定流落街头,却遇到了曾经的老仆人,仆人每天上

1948 年,70 岁穷困潦倒的袁克定流落街头,却遇到了曾经的老仆人,仆人每天上街帮他捡来白菜帮子窝头充饥,表弟张伯驹知此情况后大惊失色,要将他接回承泽园。​ 那会儿的北平城,寒风卷着沙尘,刮在脸上像刀子。袁克定缩在护国寺街的墙根下,身上那件藏青色绸袍早就磨得发亮,袖口烂了个洞,露出枯瘦的手腕。他眯着眼晒太阳,手里攥着根捡来的拐杖,时不时咳嗽两声,痰里带着血丝 —— 谁能想到,这就是当年袁世凯身边呼风唤雨的 “大公子”,那个差点成了 “皇太子” 的人。​ 老仆人看见他的时候,当场就哭了。以前在袁府,这位大公子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出门前呼后拥,连走路都有人搀扶。现在倒好,跟个乞丐没两样,啃着带霉点的窝头,还得躲着野狗抢食。老仆人没读过书,却认一个理:主子再落魄,也是当年待过的主子。​ 张伯驹赶来看他,差点没认出来。这位表弟是出了名的文人雅士,见惯了世面,可看到袁克定这副模样,眼圈也红了。“大哥,跟我回家。” 袁克定却摆摆手,声音哑得像破锣:“不去,我这身子骨,别弄脏了你的院子。” 他一辈子好面子,到了这步田地,还端着那点可怜的架子。​ 有人说他这是活该,当年跟着袁世凯瞎折腾,想当 “皇太子” 想疯了,落得这下场是报应。可看着一个七旬老人在寒风里发抖,啃着别人不要的菜帮子,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他风光的时候,身边围着一群拍马屁的;落魄了,也就只有一个老仆人和一个表弟还念着点旧情。​ 袁克定后来住进了承泽园,张伯驹给了他间干净屋子,每天有口热饭吃。他不怎么说话,就坐在窗边看天,手里总摩挲着一块旧怀表,那是当年袁世凯送他的。​ 这人啊,一辈子起起落落,有时候真说不准哪一步就走错了。可不管走多远,总有些东西比荣华富贵更实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