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利用中国的专家,打击中国人的反犹主义,变相卷土重来了?

青杉说社会 2024-11-18 08:48:45

文丨青杉依旧

编辑丨青杉依旧

上海犹太研讨会:是在交流文化,还是借题发挥?

11月9日,一场名为《犹太流亡历史与中国叙事》的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及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举办,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一方面,它汇聚了众多知名学者与专家,规格之高、场面之大,令人瞩目;另一方面,其议题的选择与讨论的焦点,也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究竟是一场纯粹的文化交流,还是另有深意?

从研讨会的规格与阵容来看,这无疑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一所享有国际声誉的高等学府,其学术影响力不容小觑。而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更是专注于全球治理、区域发展和国别研究的前沿阵地。两家机构联手举办研讨会,无疑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此外,众多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朋友的参与,更是让这场研讨会显得星光熠熠,备受瞩目。

然而,正是这场看似高端的研讨会,其议题的选择却让人颇感意外。犹太流亡历史,无疑是一个沉重而深刻的话题。它承载着犹太民族数百年的苦难与抗争,也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的悲欢离合。然而,将这一话题与中国叙事相结合,却让人感到有些突兀。毕竟,中国与犹太民族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么,这场研讨会究竟想要探讨些什么呢?

据《澎湃新闻》报道,专家们在此次研讨会上激情澎湃地讲述了犹太人的流亡历史,并强调了避免犹太人的悲剧重演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下反犹主义抬升的背景下,这一议题更显得具有现实意义。然而,问题在于,这场研讨会与中国人有何直接关联?难道中国人会成为反犹主义的主力军吗?这一逻辑显然难以成立。因此,不少人对这场研讨会的真正目的产生了质疑。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出现与犹太历史相关的研讨会了。早在2023年,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就曾举办过一场关于“如何打击网络反犹主义”的会议。当时,这一会议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里,反犹主义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很多人认为这场会议有些“小题大做”。而现在,2024年又出现了这样一场研讨会,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否是一种变相的敲打或宣传。

除了议题的选择外,这场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也让人颇感神秘。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虽然都是知名的学术机构,但它们并非政府机构。那么,它们为何要选择这样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议题进行研讨呢?这背后是否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再来说说这场研讨会的主题。犹太流亡历史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然而,这场研讨会却只谈历史、不谈原因。这种做法显然有些片面。历史是复杂的、多维度的,它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的堆砌,更是一个个因果关系的交织。因此,要想真正深入地了解历史,就必须全面地、客观地分析其原因和背景。否则,就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此外,这场研讨会还给人一种“定向宣传”的感觉。在研讨过程中,专家们似乎只关注犹太人的悲惨历史,而对其背后的原因和背景则避而不谈。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让人全面了解历史真相,还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偏见。毕竟,历史不是单方面的叙述,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的对话和反思。

因此,我认为这场研讨会应该更加全面、客观地探讨犹太流亡历史及其背后的原因和背景。同时,也应该尊重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避免将中国作为反犹主义的“替罪羊”。毕竟,学术研究应该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应该被政治或意识形态所左右。

那么,这场研讨会到底是文化交流还是变相敲打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从一方面来看,这场研讨会确实为中外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和学术成果的平台,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场研讨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比如议题的选择、主办单位的神秘性以及定向宣传的倾向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

总之,学术研究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和文化传统,不应该被任何政治或意识形态所束缚。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盲目跟风或轻信谣言,以免被误导或产生误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术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 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
青杉说社会

青杉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