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歼9借歼10“重生”,歼20与歼10,是兄弟,都是歼9的变体。 据《环球日报》报

歼9借歼10“重生”,歼20与歼10,是兄弟,都是歼9的变体。 据《环球日报》报道,歼9确实存在,且是歼10、歼20的起点。然,这个“起点”三起三落,最终在80年全面停止了该项目。 82年,新一代战机招标,沈飞的方案是歼13,一种类似于F16的方案,洪都的方案是强6,一种类似米格-23MS的变后掠翼,洪都将其改为歼击机的方案。新一代战机招标是为适当时空战技术的形势变化,对速度与高度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转而更侧重机载武器、雷达航电的要求,这与歼9的机载拦截系统不谋而合,然,此时宋文聰的歼9连陪跑的资格都没有了,只能作为评审委员会的一名参与了讨论,那么,宋老又是如何反客为主的呢? 会议讨论得很激烈,军方代表对两种方案均不满意。不过,会议期间,宋文聰对未来空战理解的发言与军方不谋而合,引起了军方的注意。 宋文聰在评审期间的发言并非无的放矢,80年歼9全面停研后,他就静下心来研究未来空战,81年,新一代招标工作一开始,宋文聰更没闲着,他根据自己对战争与飞机的理解,设计制造了新版的带鸭翼的歼击机缩比模型,并吹过了风洞,82年,当他接到作为评委参加新一代战机评审工作时,他让随从带上了模型及实物投影胶片一起上了路。 在应时任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王若松要求的要下,军方代表的兴趣有了新的变化,他们希望看到宋文聰嘴上介绍的实体模型与详尽的介绍,这么一样,宋文聰的准备终于配上了用场,但是由于此前这方案并列入议题,为减小影响面,利用会议间隙,也就是15分钟,宋文聰作了发言,受到空军海军代表强烈支持,最终成飞方案脱颖而出,从场外观众成了主角,奠定了歼-10研制的基础 。 歼10成功研发后,宋老退居二线,但并未闲下来,由于在歼9的设计过程中经历大量改动与实验,宋老积累了大量关于鸭翼、边条翼、小展弦比主翼方面的经验,并于2001年发表的论文《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 歼9从最初的三角翼到两侧进气、鸭翼、边条翼、小展弦比主翼合体,速度以2.4马赫到2.5马赫,再到2.6马赫,高度以2.1万米到2.5万米,再到2.6万米,每一次指标的变更,都涉及到巨量的数据的变化,歼10只是在当时的国防工业基础条件下,由歼9气动技术下放的产品,而歼20才是正真继承了歼9在气动力学上的衣钵。 该论文奠定了歼-20隐身战斗机气动布局的基础,提出了采用升力体布局、用边条翼强化鸭式布局、采用较小面积全动垂尾等核心设计原则,可以说,歼20不是歼10的隐身化改进,而是歼9的另一个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