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送外卖是社会的悲哀!中坤集团创始人黄怒波表示:如果有几千万人在送外卖,十年后这些人在社会上怎么生存?
其实看看现在送外卖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有人说这是社会的悲哀,是人才的浪费,也有人觉得这是现实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特别是像黄怒波这样的企业家一开口,直接把话说得很重,意思就是,如果未来几千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十年后这些人该怎么办?听上去确实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其实大家打开外卖平台,随便点开一个骑手资料,可能发现对方学历不低,有本科的,有研究生,甚至还有博士。原来外卖行业早就不是大家印象里的“低门槛”职业了。
根据最近的数据,灵活就业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已经超过六成,外卖成了无数年轻人的“缓冲区”。
再仔细看,这群外卖员有失业的程序员,有刚离职的白领,有在考公路上的“gap year”选手——说它是全国最神秘的职业组织,都不为过。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送外卖?实在是现实压力太大了。买房、结婚、养孩子,处处都要花钱。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房贷一压就是几十年,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成本也水涨船高。
相比之下,外卖行业的收入还算稳定,只要肯吃苦,三四线城市的骑手月收入甚至超过不少文职岗位。特别是遇到家人生病、急需用钱,外卖这份工作就是救命稻草。
还有一点就是,送外卖的自由度高。你可以自己安排时间,早上送一波,中午回家照顾老人,晚上继续出来干一会。
对那些要兼顾家庭、或者不想被死板单位约束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份不错的选择。外卖行业的门槛也低,没什么复杂的技能要求,只要会骑车、用手机导航就能干,而且多劳多得,付出和回报成正比,不用费心钻营关系。
这也是传统行业的无力表现。工厂里工资不高,环境辛苦,晋升空间小,年轻人不愿意进厂,很多制造业企业用工荒,影响了实体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也一样,待遇一般、工作单调,谁还愿意把青春耗在流水线上?年轻人更看重自主和尊严,既然不能在工厂和写字楼找到希望,那不如选择自由一些的工作。
不过,送外卖确实也有隐忧。这行业提升空间有限,干久了很难积累核心竞争力。再往后看,未来无人配送、机器人、自动驾驶都可能参与进来,职业安全感也说不上有保障。
高学历者送外卖,虽然能把服务做得更好,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万一哪天平台规则变了,或者新技术普及,几十万、上百万的外卖员去哪儿?
更深层次的影响,其实是社会创新和产业升级。太多年轻人流向灵活就业,工厂、研发、制造业缺少新鲜血液,企业创新能力下降,整个社会走向“服务业化”,长期看不是好事。
外卖行业吸纳了大量就业,缓解了一时的压力,但时间拉长了,可能会拖慢实体经济转型。
当然,也有观点说,送外卖并不丢人,做好一份普通工作也值得尊重。
大家对职业的看法越来越多元,学历和体面工作之间的等号正在被打破。但冷静看,很多人选择外卖,还是逼不得已,背后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
想改变这种现状,不能只怪年轻人“没志气”,更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企业要提升待遇、打通晋升通道,社会要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政策要引导年轻人多掌握几项本领,给他们创造更多元的发展机会。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有更多选择,不用在无奈和现实之间反复挣扎。
你怎么看年轻人送外卖这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