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6年,23岁女医护请假回家探亲,谁料,直到假期结束也没回医院,领导让她立即

1986年,23岁女医护请假回家探亲,谁料,直到假期结束也没回医院,领导让她立即回来,她却回答:“哪怕开除我党籍,我也决不回去,除非抬我的尸体回去!” 在医院人事科的档案柜里,刘亚玲的请假条至今还夹在1986年的文件夹里面,在那张泛黄的纸上,工整地写着"探亲"二字。 但实际上,她哪里是回去探亲,打从一开始请假的时候,她就打定了主意不回去,因为她要去前线。 三个月前那场伤员报告会上,刘亚玲听着战场上卫生员肠子外流仍坚持救人的事迹,让她也是极为震撼。 虽然她只是一个女孩子,但在热血的感染下,她已经默默下定决心,要去战场上为战士们做点什么,尤其是作为一名医护兵,她无法忍受战友们是在没有专业救护的情况下流血牺牲。 事实上,她一早的时候就在为自己上战场做准备了,在这期间,他一直都在练习这战场上所需要的技能。 那些在自己胳膊上练习的针眼,蒙眼打针的加练,好几次,同事都看到了她胳膊上的针眼,她也只是糊弄了过去。 就在请假的前一周,刘亚玲做了三件反常的事,一个是把攒了两年的津贴全部取出来,去照相馆拍了张军装照,还破天荒跟食堂师傅学了做担担面。 战友们都笑她"突然开窍懂得享受",但没人发现她枕头下压着本《战地急救手册》,书页边都卷了毛边。 其实她哪里是突然懂得享受了,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来,所以做的一些准备。 之后又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的情况,虽然去战场是她自己的决定,但是她也不能真的什么都不说,还是也告诉一下父母的。 当院长在晨会上宣布刘亚玲擅自前往老山前线的消息时,整个会议室炸开了锅,政委的茶杯"啪"地摔在地上:"胡闹!她当战场是医院值班室吗?" 确实不是,但刘亚玲十分的坚决,她在去了战场上之后,就立即投入了进去,全心全意的救助这那些伤兵。 老山阵地的战士们永远记得那个暴雨夜,炮弹炸响时,战壕里突然冒出个浑身湿透的女兵,麻利地给伤员扎止血带,那样子看起来完全不像是第一次做,虽然害怕,但手是稳的。 连长拿手电筒一照差点骂娘:"哪来的女娃娃?"刘亚玲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假条:"报告首长,我是67医院派来的!"假条上"探亲"两个字在雨水里被晕染开,看不出究竟是什么字。 就这样,刘亚玲留了下来,她每天都在不停的给那些伤兵包扎治疗,在战场上待的时间越长,她就越是觉得自己没有来错。 在院长亲自来"抓人"时,正好撞见刘亚玲跪在手术台前,用身体为伤员挡飞溅的弹片,她白大褂上全是血手印,却还记得扭头喊:"院长别过来!危险!" 院长原本是想过来找刘亚玲算账的,但是看到这一幕,他也哑然了,默默的把处分决定书,改成了调令申请书。 让她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在战场上救人,之前之所以生气,更多的其实也还是担心,但刘亚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可以。 在前线的128天里,刘亚玲创下多项纪录,单日处理伤员47人,连续手术32小时,还发明了用输液管当导尿管的土办法。 有次敌军炮火封锁补给线,她把自己省下的生理盐水全给了伤员,自己喝雨水撑了三天。 归队那天,刘亚玲,却收到了三样东西,一枚战地立功勋章,一摞战士们的感谢信,还有院长亲手补开的"前线出差"批条。 档案袋里,那张"骗假条"也被悄悄转移到了"优秀党员事迹"文件夹,现在都还留存着。 三十多年后,老山战役纪念馆里,也有面特殊的照片墙,在众多男性军医照片的中间,有一张泛黄的少女军装照,解说词只有一行字,"女兵刘亚玲,1986年4月'探亲'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