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的川西坝子,油菜花开得正旺,新栽的秧苗透着嫩青。毛主席裹着大衣站在田埂上,听身边的年轻人讲得眉飞色舞——那是红光农业合作社社长周桂林。 他穿着干净的干部服,皮鞋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手指的方向,是合作社试种的高产稻田。“主席您看,这田埂修宽了,灌水不跑墒,今年准能多打粮!”他的声音里带着一股子闯劲,眼里的光比阳光下的稻叶还亮。 这张照片里,没有距离感。领袖的手搭在田埂边,指尖快触到泥土;基层干部的话里,全是庄稼人的实在。
1958年3月的川西坝子,油菜花开得正旺,新栽的秧苗透着嫩青。毛主席裹着大衣站在田埂上,听身边的年轻人讲得眉飞色舞——那是红光农业合作社社长周桂林。 他穿着干净的干部服,皮鞋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手指的方向,是合作社试种的高产稻田。“主席您看,这田埂修宽了,灌水不跑墒,今年准能多打粮!”他的声音里带着一股子闯劲,眼里的光比阳光下的稻叶还亮。 这张照片里,没有距离感。领袖的手搭在田埂边,指尖快触到泥土;基层干部的话里,全是庄稼人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