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确实想和美国脱钩,也在慢慢推动布局。中方智囊团队发现,中国经济的弱点在于太依赖美国的需求,导致难以实现经济自主。过去几十年中国靠给全球“打工”积累财富,特别是美国这个大客户买了不少产品。可是现在老美动不动就搞制裁,咱们才意识到:光靠卖东西给外国人,这日子不太牢靠。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跟美国市场绑得挺紧,这在全球分工里是明摆着的事儿。就拿具体行业来说,珠三角的电子厂里,不少零件得用美国的芯片,组装好的手机、电脑一大半要运到美国卖; 长三角的汽车配件厂,生产的零件上常印着 “供福特”“供通用” 的字样,美国车市一淡,这边生产线就得减速。 这种模式在双方关系顺的时候,确实让中国赚了不少钱,企业也跟着发展起来。可美国一变脸搞事情,麻烦就找上门了。2018 年那波关税一加,江苏做光伏逆变器的企业,美国市场占了三成营收,一下子客户少了一半,老板带着人跑遍东南亚找新订单,利润却掉了近十个点。 不光是这类企业,广东的玩具厂、浙江的纺织厂也一样,美国客户要么让降价扛关税,要么就少下单,有些小厂扛不住就关门了。 科技上被卡脖子的滋味更不好受。2019 年美国把华为列进实体清单,不让用美国技术的企业供货,华为仓库里的麒麟芯片瞬间成了宝贝,新手机研发直接慢了大半年,生产线的工人没事干,半成品堆得老高。 中芯国际的工程师们也急,美国不让进口先进设备,他们就拆旧设备研究,硬是把 14 纳米芯片的良率从低水平提到了 95%,好歹能满足不少国内需求。 国际上的事儿也影响着中国经济布局。美国在中东搞能源霸权,中国就跟沙特加深合作,不光用人民币买石油,还帮他们建光伏电站、特高压电网,2023 年双方贸易额涨了不少,结算时美元用得越来越少。 俄乌冲突后,美国对俄罗斯搞能源禁运,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反倒火了,2024 年贸易额涨了 40%,而且多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绕开了美元。 面对这些情况,中国肯定要想办法改变。技术上,国家往半导体、工业软件这些 “卡脖子” 领域投了不少钱。上海的芯片厂,工程师没日没夜调试设备,就为了造出不依赖美国技术的 28 纳米芯片;深圳有家公司花了五年,搞出能替代美国 CAD 软件的产品,国内不少汽车厂都在用。 市场方面也在变,不再盯着美国一家。浙江的外贸企业组团去东南亚、中东参展,发现印尼人喜欢大屏幕电视,沙特家庭需要大容量冰箱,这些市场的需求一点不小。2023 年,中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已经超过了对美出口。 国内市场也被盘活了,政府推新能源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四川有家家具厂,以前 80% 产品出口美国,转做国内市场后,设计的折叠家具在网上卖得特别好,订单比出口时还多。 产业链也在变得更结实。湖南的动力电池企业,在贵州建原材料基地,在江西搞正极材料厂,把关键环节都抓在自己手里,就算美国对上游动手脚,也能快速找到替代方案,生产线不受影响。重庆的笔电产业园,本土供应商能提供 95% 的零件,就算海外供应链断了,照样能生产。 现在看,中国经济不再单靠美国市场这棵 “大树”,而是多方面扎根。美国可能还想通过施压来影响中国经济,但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市场、产业链上都有了应对的办法,这种能力才是真正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