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7年11月,解放军给郏县的国军中将武庭麟送去劝降信,武庭麟下令将送信人杀掉

1947年11月,解放军给郏县的国军中将武庭麟送去劝降信,武庭麟下令将送信人杀掉。手下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1947年11月的河南郏县城外,17岁的农家少年怀揣劝降信走向城门,他是解放军指挥员周希汉,派来送劝降信的使者。

怀着和平解决战事的希望,这位少年相信此行能造福乡里,更可能为自家换来好日子。

然而,城内的国军中将武庭麟,接过书信还没有展开信件,就直接下令处决少年,枪响后,士兵割下少年的头颅,插在竹竿上,高高悬挂在郏县西门城头。乡亲们认出了那是邻村的少年,少年的母亲赶到看见后当场昏厥。

这位少年信使的死亡,成为郏县这座豫西小城命运的转折点。

下令杀人的武庭麟,时任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师长,驻守郏县。他早年有过抗日功绩,在1944年洛阳保卫战中,他率一万八千人抵抗五万日军猛攻,苦守二十一天,拒绝向日寇劝降。

当时日军以保护洛阳古迹为由逼白马寺僧人给他送劝降信时,武庭麟拒绝投降,枪林弹雨下仍死守阵地,这段功绩本可为他赢得历史尊重。

但武庭麟在豫西向来就有“五阎王”的恶名,他任洛阳警备司令时,多次镇压革命活动,围剿红军手段残酷。还在大别山执行“三光政策”,出逃百姓多遭刺死或活埋,所以豫西百姓一听到武团长的名号,就会藏进屋里。

但目睹少年头颅的乡亲们愤怒了,他们边哭边喊要去攻城,周边村民连夜扛锄头、镢头赶来助战,还有人披麻戴孝,西门外白茫茫一片。

这些自发聚集的百姓成为解放军的支援力量,周希汉命令部队跟上百姓,军事行动随即展开。

11月4日凌晨,周希汉采用声东击西战术:以三十团佯攻西门制造声势,二十九团携带一百五十公斤炸药突袭防守薄弱的东门。

爆破仅用十五分钟就撕开缺口,突击队冲入城内。巷战中,解放军逐屋清剿,将守军压缩至城东北角的高寺。退守高寺的武庭麟犹如困兽,直至被俘时他仍执迷问南京是否知道他守到了最后?

从攻城到俘虏武庭麟,战斗仅四十八小时,当李铁军援兵抵达时,只见城门洞开,满地白幡,他没有进城就直接掉头撤退了。

被俘后武庭麟曾向押送人员辩解,他杀信使,是为了给南京一个态度。周希汉回他南京没看见,他倒是把全郏县给激怒了。

1952年,武庭麟在洛阳公审中,百姓持诉状列队等候,一位母亲哭诉十六岁儿子因未交粮票而丧命。

枪决前,武庭麟醒悟,带病打仗他都没有牺牲,但杀信使少年那一枪却毁了他。确实,武庭麟从抗日雄师到失去民心,就是因为他不顾百姓。

郏县战役告诉了我们一定不能与民众对立,只有拥有民心,才能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