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秋瑾被捕后,上司命令县令李钟岳搜查秋瑾居所!然而,李忠岳到达居所后,下达了一个命令,无形中挽救了无数革命党人...... 知府贵福连夜下令搜查秋瑾的居所“和畅堂”,这任务落到了山阴县令李钟岳头上。 李钟岳心里清楚,秋瑾是为了国家前途奔走的志士,那些藏在纸页里的名字,都是改变时代的火种。贵福催得紧,明着抗命就是死路一条,可真把革命党人的名单交出去,不知多少家庭要血流成河。 他带人走进和畅堂时,目光扫过书桌上摊开的文稿,还有那些夹在书页里的信札。手下人已经掏出了锁匠工具,准备撬开墙角的木箱,他突然清了清嗓子:“都仔细着点,秋女士是读书人,别把笔墨纸砚碰坏了。” 这话听着像在维护物件,实则藏着深意。手下人愣了愣,动作慢了半拍。李钟岳亲自翻检时,手指划过那些写着名字的纸页,看似随意地把几叠信塞进了书稿堆里。搜查结束后,他只上交了些无关痛痒的诗文,那些能指认同党的名册,全被他借着“保护文墨”的由头悄悄瞒了下来。 有人说他是胆小怕事,不敢彻底执行命令。可别忘了,在那个动辄株连九族的年代,一个清廷官员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给革命党人留一条生路,这不是懦弱,是藏在骨子里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