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独生女内退回家照顾母亲,遭遇老公和婆家反对:各司其职好了

全琮评感 2024-09-07 22:52:47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1

48岁的杨晓琳坐在老家母亲的小院里,手里握着母亲常用的茶杯,心中五味杂陈。她是国企的一名中层干部,工作稳定,可是单位这次改革突然将她列入了内退名单。她不敢相信自己要提前告别职场了。尽管内退后的生活有了更多自由时间,但她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安排时间了——母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她是家中的独生女,照顾母亲的责任无可推卸。

“小琳,单位那边怎么样?什么时候回来呀?”电话那头,母亲林老太太的声音透着微弱的气息,几乎每隔一天她就要打电话来问一次。

“妈,别担心,我很快就回来,最近工作上有些事没处理完。”杨晓琳说着,心里暗自决定,这次回去就长期陪在母亲身边,不能再让她独自一人撑着了。

挂断电话后,杨晓琳心里沉甸甸的,回到家里,看到丈夫李建强正在客厅看电视,她深吸一口气,准备和他摊牌。

“建强,我打算这周回老家了,妈最近身体不太好,我得多陪陪她。”杨晓琳开口说道。

李建强眉头一皱,拿起遥控器关掉电视,转头看向她:“回去几天可以,但你这几年忙工作,身体也累了,内退了就该好好享享清福,照顾你妈的事找个护工不就行了?你不能把时间全耗在那儿吧?”

“我妈年纪大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护工再好也不如亲女儿贴心,我回去照顾她一段时间是应该的。”杨晓琳语气坚定。

李建强站了起来,双手插在腰间,有些不满地说道:“你照顾她可以,但不能一去不回吧?你现在内退了,也该多关注家里了,咱们俩也有自己的生活,我可不想成天自己待着。”

杨晓琳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我知道你想过好日子,可是我妈只有我一个女儿,她现在这么需要我,我真的没办法坐视不理。”

这时,婆婆王秀云正好走进来,听到两人的对话,也加入了进来:“小琳啊,我可不是说你不该孝顺,但你已经是有家有业的人了,不能老是为了你娘家那边的事忙来忙去。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但你也要顾全大局,毕竟咱们家这边也不能少了你啊。”

婆婆一边说一边摇着头,似乎对杨晓琳的决定很不认同。

杨晓琳皱起了眉头:“妈,我知道您的意思,可是我也不能让自己妈一个人在那边等死吧?她现在的情况我不能不管。”

婆婆冷笑了一声,似乎不以为然:“我们这一代,都是靠自己撑过来的,谁不是孩子大了就自己照顾自己?再说,你不是还有老家的亲戚吗?他们也可以帮忙嘛。”

“那些亲戚忙着自己的事,能顾得上吗?再说了,我妈生我养我一场,现在老了,我作为女儿不能做这种不孝的事。”杨晓琳的声音有些颤抖,但语气依然坚定。

李建强无奈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试图平息争执:“行了,别吵了,妈也是为你好。你先回去看看吧,但别总待在那里不回家,家里这边也不能顾不上。”

杨晓琳苦笑了一下,心中清楚婆婆和丈夫的立场。她走进卧室,默默收拾起了行李。她知道这条路注定不轻松,家庭的阻力只是开始,未来如何,她心里还没有答案。

第二天,杨晓琳站在母亲家门口,推开那扇熟悉的铁门,迎面而来的寒风让她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母亲林老太太正坐在屋里,见到杨晓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琳,你回来就好,妈这心里踏实多了。”

杨晓琳强忍着眼中的泪水,走上前抱住了母亲:“妈,我回来了,我会一直陪着你。”

但她心里明白,这份“陪伴”并不简单,家庭矛盾和责任的交织让她的心情愈加沉重。

2

杨晓琳的母亲病情恶化得很快,医生的话在她耳边回响:“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心脏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尽快安排长期护理。”母亲时不时会出现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状,这让杨晓琳不得不整夜守在她身边。渐渐地,杨晓琳在母亲家呆的时间越来越长,回自己家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妈,我今天还是不能回去,医生说得多观察几天,妈最近情况不太稳定。”杨晓琳拿起手机,疲惫地给李建强打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李建强的语气显得有些不耐烦:“你这一来一回的,家里怎么办?我一个人吃饭、做家务,你知道我多累吗?”

杨晓琳叹了口气:“建强,我知道你辛苦,可是我妈的身体真的不行了,没人照顾她我不放心。我一会儿给你点外卖,好不好?”

“外卖能解决什么问题?问题是你不在家!这段时间你老是在你妈那边,我们这个家算什么?你总得回来吧!”

杨晓琳觉得心力交瘁,母亲的病情让她焦虑不安,丈夫的不满更是雪上加霜。她压低声音,尽量让自己显得平静:“建强,我妈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我又是她唯一的女儿,我不照顾她,谁照顾?”

李建强沉默了一会儿,冷冷地说:“我知道你孝顺,但家也不能不顾。我妈都说了,咱们各司其职,你娘家的事你去管,可咱们小家也不能没人管。”

杨晓琳听着这话,心头一紧:“你妈什么意思?”

李建强深吸了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我妈的意思很简单,你要是非得一直在你妈那边,那我们就搬回去跟我妈住,大家各管各的,日子好歹过得下去。”

杨晓琳愣住了,眼前仿佛突然出现了一堵无形的墙,她没想到李建强会提出这种方案。搬回婆家住,意味着夫妻关系更疏远,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也会彻底破裂。她急忙说道:“建强,我们不能这样!家是两个人的,你怎么能说搬就搬?那我怎么办?”

李建强无所谓地耸耸肩,语气变得更为强硬:“你现在的状态不就是各过各的吗?你在你妈那边天天照顾,我自己在这儿过。还不如干脆点,反正你妈的事你不会丢下,那我也不会在这儿等着你回来了。”

杨晓琳的手微微颤抖,电话这头,母亲轻微的咳嗽声传来,她的心情更加复杂。她感受到一种无法摆脱的孤独,自己到底应该怎么选择?

这时,婆婆王秀云推开了母亲家的门,径直走进来,声音一如既往地高亢:“小琳啊,我刚从菜市场回来,顺便来看看你。我跟建强商量过了,咱们家里这事儿不能再拖下去了。你妈的事我能理解,但你也不能让我们这边没人照顾吧?家里家外全靠建强一个人,你不心疼吗?”

杨晓琳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她知道婆婆说得有些道理,但此时此刻,她的心思完全放在母亲身上。她低下头,轻声道:“妈,我知道您说得对,但我妈的身体实在是……”

王秀云挥了挥手,打断了她的话:“行了行了,你别老是用你妈当借口!照顾老人是该的,可也不能把家丢了。你得想清楚,要是你总在你妈这边,那我看不如就咱们各司其职,你负责你妈,建强搬回来跟我一起住,这样你娘家和婆家两头都能照顾到。”

听到这话,杨晓琳感到胸口一阵憋闷,仿佛全世界的压力都压在了她的肩膀上。她抬起头看着婆婆,眼睛里闪烁着一丝无奈和愤怒:“妈,我不是不想照顾家,可是现在我妈实在是……”

婆婆一脸不屑,打断道:“再怎么说也不能把小家丢了。你要是真孝顺你妈,那就好好想想怎么两边都照顾,不然啊,日子迟早过不下去。”

这句话像是一把利剑,狠狠刺进了杨晓琳的心里。她知道,如果再不做出改变,自己的家庭真的有可能走向破裂。母亲的病情日益严重,家庭的冷漠与疏离让她进退两难。

杨晓琳心里越来越乱,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与李建强面对面好好谈谈,不然事情只会越来越糟。她决定,回去后就和丈夫摊牌,把压抑已久的矛盾彻底解决。

3

杨晓琳觉得日子像是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着。母亲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连医生都对她摇了摇头。就在她焦头烂额、无力支撑时,一天深夜,母亲突然大口喘气,脸色苍白,显然已经非常不适。杨晓琳惊慌失措,立即把母亲送到了医院,医生的表情严肃而沉重:“老人家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准备好随时面对最坏的结果吧。”

杨晓琳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她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双手紧紧地抓住自己的手机,眼泪无声地滑落。就在这时,她突然接到了李建强的电话。

“晓琳,怎么了?你声音不对劲。”电话那头,李建强的语气不再像之前那样冷淡。

杨晓琳哽咽着说:“我妈,她可能撑不住了,医生说……随时可能……”她已经泣不成声。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李建强语气急促起来:“你在哪家医院?我现在过去!”

不久之后,李建强急匆匆地赶到了医院,看到眼圈发红的杨晓琳坐在走廊的椅子上,他的心一紧,走上前抱住了她:“别哭,我来了,咱们一起面对。”

杨晓琳感受到李建强的怀抱,内心多日积压的情感终于得到了释放。她靠在李建强肩上,泣不成声:“我以为你不理解我……我真的撑不住了……”

李建强轻轻拍了拍她的背,语气充满了愧疚:“对不起,晓琳,这段时间是我不对,我不该这么自私。你是独生女,照顾你妈是应该的,我不该那么多埋怨。”

这时,婆婆王秀云也走了过来,虽然神情严肃,但眼里带着一丝柔和。她叹了口气,说:“小琳,妈知道你辛苦了。咱们家里人都不是铁石心肠的,只是你也知道,我跟你爸那个年代,习惯了独立,没想到你的压力这么大。”

杨晓琳一愣,没想到婆婆会说出这样的话。她擦了擦眼泪,感激地看了婆婆一眼:“妈,谢谢您能理解。”

王秀云摆摆手,声音变得柔和起来:“你也别太勉强自己了。我跟建强商量过,接下来你妈这边我们一起帮着照顾,你也别一个人扛着。”

杨晓琳听到这话,心里一暖:“真的?你们愿意帮忙?”

李建强点点头,语气坚定:“当然。你这段时间辛苦了,接下来我们一家人一起分担吧。”

几天后,母亲的病情突然恶化,终究没能撑过去。在母亲的葬礼上,杨晓琳站在人群中,感受到内心深深的悲痛和孤独。然而,当她转过身,看到李建强和婆婆站在她身边,默默地扶住她时,她突然感到一丝安慰。

葬礼过后,杨晓琳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默期,家中的一切仿佛失去了生气。每当她走进母亲曾经居住的小院,眼前仿佛还能看到母亲在花园里种花的身影。但这一次,李建强没有再催促她,而是默默陪在她身边,偶尔帮她整理母亲的遗物。

“晓琳,咱们该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了。”李建强轻声说道,语气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杨晓琳点点头,虽然心中还有无数难以抹去的伤痛,但她明白,母亲的离去是她人生的一部分,无法改变。更重要的是,丈夫和婆婆的理解与支持,让她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感受到了家的力量。

有一天,杨晓琳坐在家里,看着窗外的夕阳,突然开口对李建强说道:“你说,人生是不是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责任?当初,我觉得我必须扛起所有的担子,现在才明白,有些担子是不能一个人扛的。”

李建强笑了笑:“是啊,家人就是为了分担的。你不必再独自撑着了,我在你身边呢。”

杨晓琳望向远处,心里满是复杂的情感。曾经她以为,责任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去承担,但如今她明白,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是真正的依靠。

她轻声问道:“你说,未来的日子,我们还能一起走得更远吗?”

0 阅读:0
全琮评感

全琮评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