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仲兵
一、教授-老师-阿姨
退休后的张教授,此刻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
客厅正面的电视柜上,摆着她年轻时的照片,还有任大学教授时与学生们的合照,背面的墙中间,挂着一幅巨大的金丝柚木字画框,中间写着“宁静淡泊”几个大字,像是人生左右铭,格外显眼。
突然,手机响了起来。
张教授接通手机,语气和蔼地问:“喂,您好,是哪位呀?”
对方的声音十分甜美,但也有些焦急:“张教授,您好。我是您孙子学校的老师,她在学校出了点事,正在医院救治,需要您马上汇住院费过来。”
张教授一惊,眉头微皱,正准备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呢,一抬头忽然看到“宁静淡泊”四个字,马上强迫自己镇静下来。
今天这事,让她瞬间想起了自己在担任大学教授时的那次惨痛的被骗经历:
当时,有一个自称是自己学生的男子,说通过各种方法与自己取得联系,现在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总,还发来几张照片。定睛一看,典型的高富帅。自己的学生功成名就,身为老师也跟着自豪。
男生还说,为了报答母校和老师的培养恩情,希望张教授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也想听听张教授的意见,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张教授是经济学专家,门生遍天下,一时想不起来,便十分激动而且礼貌地说:“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本分,不需要回报的,学生的成功,就是最大的回报。”
但学生执意如此,并说要不可以先给老师寄一些自己从海外带回来的特产营养品,请教授给个地址。
教授想了想,既然是学生,也没什么,就照做了。不几天,礼品收到,于是表达了感激。
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来电话,说办了一个经济扶贫的慈善项目,与张老师的专业相似,询问张老师是否可以担任顾问?
张老师听说是公益事业,还是经济方面的,就答应了。
没事时,张老师回想这名印象模糊的学生,但一直想不起来。后来学生主动说明,因为当时正在学别的专业,但受同学们的影响,也对张老师的课有了兴趣,就专门过来蹭课。交谈中,称自己一直将张老师提倡的契约精神视为人生圭臬。这让教授十分感动。
一来二去,二人慢慢熟了,张老师不断收到一些小礼品,或是一些专家顾问费,虽然礼品不大,钱不多,但学生表现得十分贴心。为了打消顾虑,学生还强调说这些都是师生间的私人来往,与公司、公益项目没有关联。
不过,因为学生声称工作忙,或是张老师自己没时间等原因,从没有在现实中谋面。这个过程中,张老师的家庭情况、地址、联系方式和银行账号等,都在交往中透露给了学生。
有一次,学生突然来电说,自己公司的周转资金有些紧张,如果不能抓紧处理会有麻烦,所以在寻求一笔紧急贷款,数额不多,就十万块钱,询问张老师可否暂时借用一下?或是提供一个同额存单,做为抵压?
张老师听后,从朋友面子、师生情感、救急助困、暂时借用各方面一番左思右想,没有立刻答应。
学生紧接着连连道歉,说这事让教授为难,就不麻烦了。不过因为怕产生负面影响,不能传开,希望限定在二人范围内。
张老师听后,自己反而有些尴尬,又问了问多久能还回来,学生说这种过桥贷最多一周左右就完成。张老师勉强地说,自己考虑一下。
不等张老师下决心,那边学生又发来一张照片,像是有制服人员在某个现场进行执法的样子。他解释说,这是对方请来的执法人员,如果没有结果,自己只好认了。还说,只是可惜自己身出名校,却落得这般下场,为母校丢脸,很想自杀了事......
张老师一生在校园中工作生活,单纯善良,见不得这种身处绝境的人间悲剧,所以再也顾不上别的,马上答应,还安抚学生不要乱想,并按照之前二人来往的账户打过去十万块钱。很快,收到回复确认,并再三表示感谢。
一周后,多少有些提心吊胆的张老师真的收到了学生的还款,并且还按照民间借贷标准支付了三百元的利息。那一刻,她真的为自己的多虑自责起来,也为学生这种契约精神自豪起来。
此后,二人的金钱来往越来越频繁,数额越来越大。但是,学生总是忙得要命,一次次将答应好的谋面推迟了,好在并不影响二人的师生友谊。
二、张阿姨-大项目-大投资
这一天,学生又来消息,说有一个国外的投资项目需要较大资金,已经筹集得差不多了,想到和老师的良好合作,准备让出一部分额度来,问老师是否愿意参加?
张老师淡泊一生,对钱没有太大兴趣,只是因为遇到了这个能干的编外学生之后,才真正觉得自己从事的经济学有了用武之地,终于能够知行合一。但她还是用老师的口气指导学生说,这么大的项目,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可行性一定要达到70-80区间,再讨论后续的具体操作。
学生工作作风也很严谨,不出几天就交出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中事实过硬,逻辑清晰,全篇论证几乎无可挑剔,而且,行文还很像自己的教学、写作风格,于是答应了。
这一次,学生还是忙,说让助理代办就好。但这一次张老师也很认真,提出起码要进行网络视频交流,其实,就是验证一下对方的真伪。学生犹豫一下,竟然答应了。
在视频上,看着学生这张显得有些粗犷的国字脸,虽然不像照片中的那样高大帅气,但很有男人味,确实也有几分面熟。还有那一丝地方口音,总让人听着耳熟。
特别是右眼侧,像是受伤浮肿后微微隆起的样子,就关心地问是怎么回事。学生微微顿了一下,说是在公益活动中亲自搬物品,不小心碰到眼角了。
学生也提到了几次印象模糊的校园趣事,大概因为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原因,张老师实在想不起具体的师生过往细节,不过还是增强了信任感。
随后,张老师和学生的助理在约定的地方见了面,一边办理手续,一边与学生在手机上进行验证,算是很严谨的操作了。
按约定完成几十万元的转款,一切OK,学生对张老师的理解支持表示感谢,并要张老师保持联系,耐心等待结果。
办了一件人生大事,张老师带着兴奋过了十几天,想想差不多可以问问进度了,就给学生发消息,收到回复说,正在落实,还发来几张照片。
又过了十几天,张老师打电话和学生交流工作进度,那边断断续续地回复说,自己一直在国外落实项目,所在地信号不好,等返回办公室就和老师交流进度。
几个小时后,学生没有回电,但发来了照片,现场热火朝天的样子。
因为怕打扰学生的工作,张老师没好意思直接打电话,又耐心等待了十来天,学生也没主动电话联系,这与以前的作风完全不同!
张老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过了几天,实在抗不下去了,就强迫自己打电话过去,但手机提示,电话号码是空号,学生的手机注销了!
张老师大吃一惊,赶紧用其它方式进行联系,发现原来的联系方式全都杳无音讯!
上当受骗了!张老师脑子一片空白,瞬间瘫坐在地上......
被人发现后,紧急送往医院,张老师算是从死神手里捞回一条命。
神智恢复清醒后,顾不得与学生的二人保密协议,赶紧让人报警,没想到反而被劈头盖脸一顿斥责,说骗子这么多,怎么这么不小心;说辖区不对,让到指定地方立案;说同类案子很多,要并案侦破,等等。虽几经争取,也只是做了个案情登记,并不像是要正式立案的样子!
这个结果,对张阿姨这个受害者来说,无异于二次打击,为此,差点想要自我了结,还一度想剃发而去,遁入空门,好在身边人都尽力劝解,好在家人还在,教授待遇还在,世间牵挂还在,于是选择提前退休,放下一切欲望杂念,算是与灰暗的世界和以前的自己做了和解。
随着时间流逝,终于发现,这种事情也只能自认倒霉,最终不了了之。可是,终归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挽回面子的糟事,这个“著名大学教授被骗”的段子,因此传遍了校园和网络,张老师的内心,也一直处于压抑和郁闷状。从那以后,张老师对学术专业、师生友谊和世间真情等所有美好事物都有些心灰意冷,心不甘、情不愿地做起了张阿姨。
后来,有人针对骗子横行现象,说了句让人信服得无体投地的话:与高校书斋里的教授高知们的学术修养相比,骗子确实是一个更加高深莫测的专业,术业有专攻嘛。区别在于,一个有底限,一个没有。服不服,只有用上不上当来证明!
三、张阿姨-儿子-孙子
退休生活中的张阿姨,慢慢习惯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过这个世界却从未放过她,时不时地,仍能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消息和电话,但有了那次的惨痛教训,所以不论真假,她都一概无视,轻轻放过。
不过,唯一让她牵挂在心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小孙子,这确实是她的软肋了,所以当听说孙子在学校出事时,马上着急得跳了起来。
但是,当听到又是要钱的事儿,而是“马上”时,条件反射地警惕起来:“会不会是套路?”
不过,想想是孙子学校的老师,也无法排除真实性,所以还是语气平和地重新确认一下:“哦?到底出了什么事?”
张老师只问人不谈钱,让对方着急起来,加重了语气:“他不小心把同学撞伤了,需要五千块医药费。耽误了治疗,可就麻烦了。我把转款账号发给您。”
张阿姨心生疑虑,“不说明情况,却一味要钱,不像是老师应有的风格呀。”
她这次保持了镇定,努力把控着对话的节奏:“这样啊,等我一下。”
对方一听,急忙阻止:“事情很紧急,救人要紧呀,要不我们老师也负不起这个责任!您要是告诉家人,肯定会责怪您这样对待孙子的!”
张阿姨一听,怪怪的,就不为所动,这边挂断电话,那边立刻给儿子打电话核实询问,儿子说,没听说孙子有事。
正踌躇间,手机又响起来。张阿姨灵机一动,抢先一步说话了:“我孙子没有受伤,也没伤害别人。如果是真的,最好和我用视频对话,我看看现场情况,好吗,老师!?”
对方一听,没有马上回复。张阿姨以攻为守这一招,似乎见效了:这个套路,太老套了,再见!
尽管如此,但联想到传说中的人贩子和割腰子的事情,心想会不会是另一种新套路,比如用声东击西来转移家长注意力,而目标是小孩子呢?
想到这儿,立刻马上起身去了学校。
儿子已经提前到了,称接到了同样的电话!在校门外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再三核实,称学生们正在准备放学呢!
安然无恙!但身边的家长越来越多,都在议论纷纷,不少人都接到这个电话。
不幸的是,有的家长已经中招,正蹲在地上痛苦流涕!
有家长过来劝解,说孩子没事,比什么都好。损失了钱,要抓紧报案。
因为涉及面广,又是针对少年儿童,并且家长多是高知群体,引发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所以有关部门马上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并承诺抓紧立案。
张阿姨和儿子心有余悸地带着孙子回家,忐忑不安中,静待一切水落石出。
等待过程中,张阿姨总觉得有些事是似曾相识的,但不知道是什么,在哪里。没事时,就将这些年来的过往一一梳理一番,试图从中捋清楚原委,找到答案。
有一天,她将前些年那个假学生骗子的一些凭据找出来一一过目,最重要的肯定是那些转账记录了,虽然当时转了好多笔,但基本就那几个固定账户,其中的某个账户让她觉得眼熟,但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后来想,或许是记性不好的原因,就暂时放下了。
“著名大学教授被骗”这件事,就是抹不掉的一个人生污点,她从来没有、也无法放得下,而是一直深埋心里。表面上的平静,是出于对现实的无奈,是为了不让家人看出来。这一次,心底这块沉重的疙瘩被重新挑动起来了。
过了几天,张阿姨又翻看这次和假老师的对话,除了语音部份之外,假老师发来的那个账户忽然吸引了她的目光——没错,和那个假学生的账号几乎......
但是,因为前些年的凭据只是提示转账成功,而账号中的一些号码是被银行自动遮盖的,所以没法完整核实是不是同一个。但显示出来的那些,已经足够让人兴奋得跳起来了!
她不明白,“既然是本人转账,为什么反倒要遮盖收款方的账号字符呢?”
慢慢地她想明白了,因为有些东西的不合理存在,正好成为骗子乐于利用的漏洞。所以,全怪骗子而不怪自己和社区管理水平,是不客观的。骗子的多寡,是社会生态的优劣决定的。
四、李阿姨-反诈群-快递
几天后,张阿姨在社区活动中心遇到了几位老朋友,也是孙辈学校的家长。大家聊起了反诈骗的话题。
老朋友陈阿姨特意看了看张阿姨,像是在结合她之前被男学生骗钱一事借题发挥:“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老年人可得小心,幸好我及时警觉。”
张阿姨有些尴尬,只是点了点头。
陈阿姨神秘地说:“我跟你们说啊,我有个办法可以识破诈骗电话。”
张阿姨想起自己这些天的一些发现和困惑,好奇地问:“有什么办法?”
陈阿姨得意地说:“你接到诈骗电话后,先别急着挂断,就跟他们周旋,让他们说出更多的信息。这样,你就能更容易识破他们的谎言了。”
其实,张阿姨身为资深受骗人士,那句“术业有专攻”的话像警世格言一样,旧就牢牢刻在了她的脑海里,早已有了自己的应对原则,那就是无视骗子的存在。所以她平和地对老朋友陈阿姨说:“最好不要试图和骗子周旋,因为他们是一伙人,我们是一个人,玩不过的!”
陈阿姨不置可否,不过很热心地拉张阿姨进了一个刚建立的反诈交流群。
群里气氛热烈,甚至是群情激愤,不断有人出来例举自己被骗的例子。
“看起来受害人不少呀。”
其中一个李姓网友,先讲了一个自己反诈成功的事情,紧接着又讲了一个被胜利冲昏头脑而上当受骗的过程。
几个月前的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音急促而肯定:“李阿姨,您家房子被法院查封了,需要您马上汇一笔钱来解封。”
李阿姨胸有成竹地和骗子聊了起来:“哦?这是怎么回事?我需要先了解一下。”
骗子的语气更加焦急:“没时间解释了!您赶紧汇款吧!不然房子就没了!”
李阿姨故作镇定:“那行,你告诉我具体是哪个法院查封的?我需要跟法院联系一下。”
骗子开始支吾:“这个……这个我不能告诉您。”
李阿姨语气轻蔑地说:“哼,我就知道你是个骗子。再见。”
李阿姨挂断电话,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正得意着呢,有人敲门了,说有快递需要查收。
“奇怪了,我没买东西,怎么会收到快递?”
只是犹豫了一下,李阿姨打开门一看,送件的快递员穿着自己熟悉的一家电商平台的专用工作服,戴着黑墨镜,有些风尘仆仆,不过看着不像是原来那个,就多问了一句,小哥说:“这几天进入购物节,人手少,自己是临时派过来的。”
末了,还热情推荐李阿姨试一下扫码,说已经有好几位铂金用户中奖了。
小哥不经意间,流露出半句几乎消失殆尽的地方口音。李阿姨一听马上脱口而出:“你是***那里的人吗?”
这话一出,吓得小哥倒退了好几步,稳了稳情绪,赶紧否认:“不是,不是,你听错了......”
李阿姨未置可否,又顺便看了一眼小哥,在右边黑色镜框的外侧,有一个灰色的肉痘,上面长了一根长长的毛,很是打眼。
这是从小就有的,据说剪了会不吉利,所以人们都会让它自然生长。看那长度,说话的语气,粗壮的身形等,估计在三十来岁的样子。
既然是熟悉的快递员,就将快递收了进来。
五、李阿姨-冰箱贴-扫码
李阿姨是这家电商平台多年的铂金用户,这几天赶上购物节,她已经罗列了一大串的购物清单,正准备下单呢,但优惠力政策迟迟未到。
“平台的服务还真是及时。”
打开盒子,里面有一支玫瑰花、一只呆萌的电冰箱卡通贴片、一包湿巾和一张宣传页,湿巾、冰箱贴和宣传页都印着购物节回馈老用户的字样,还有二维码,提示说扫码购物可以八折优惠。
李阿姨记得上面的电话,以前因为质量问题曾经多次和电子客服沟通过。
盒子里的湿巾本来想留着,但想到家里已经有一大堆,都快干掉了,所以准备扔垃圾桶,但因为冰箱贴的缘故,她想起来正好先擦试干净冰箱门,贴了贴再扔。“人家这电商平台想得真是周到,一点也不浪费。”
这支正待盛开的玫瑰花,含露欲滴的样子,太让李阿姨爱不释手了。赶紧找了个闲置的花瓶插了进去,摆在桌子上,然后拿手机和花朵来了个自拍。
李阿姨毫无疑问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是因为自己从小到大过得顺风顺水,简直可以用完美人生来形容。
电冰箱卡通贴片,当然也是李阿姨的最爱,冰箱门上已经贴了不少,还时不时地换着贴,图个新鲜。今天这个贴片真的与众不同,上面除了图案,在背面还有一个厂家提供售后服务的二维码和客服电话。
将二维码放在背面,不扰民,贴心的很。而且巧合的是,前几天冰箱刚刚出了毛病,打电话让师傅上门修过,但还是不行,正想要联系客服呢......
关上门,李阿姨看了看宣传页,随手放到废纸箱里,拿起冰箱贴左看右看,正准备揭掉背面的纸,这时,冰箱“啪”地一声,停机了!
上次,就让好多保鲜食品变质扔掉了。这下,李阿姨来不及多想,马上拿起电话拨通了冰箱贴上的电话。
那边还是电子客服,让按照提示选择不同的数字,其中提示说“人工服务,请扫码”。
“这个和以前不一样。技术升级得还真快,不学习真的不行呀。”
李阿姨边想边拿出手机,打开扫码功能,轻轻一晃,“嘀”一声,但人工服务没有接通,还在提示“请对准二维码”。
李阿姨认为是自己没对准,来回试了好几次,还是一样。
一、两分钟过去了,一股不详之兆涌上心头......
这时,手机反常地微微振动起来,屏幕不停变幻,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还夹杂着“滋滋”的电流声,很明显,手机正处于高强度运转状态,好多程序在强力启动。紧接着,短信提示声响了,有些文字连续从李阿姨眼前一闪而过,像是在提示什么消息。
显然,手机在主人手里已经失控,而且温度也在明显上升,一时间,惊慌失措的李阿姨手忙脚乱地一通乱按,却毫无效果,直到手机不再振动,她赶紧打开消息页面,一看,脸上马上露出了惊恐的神情,“完了,被骗了......”
事发后,李阿姨几乎和张阿姨的情况一样,并没有立案成功,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原来,自己所在的这个反诈群,并不像是之前想的那样,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而像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般。
六、反诈-蹡蹡三人行
加入反诈群的张阿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对诈骗现象熟视无睹了。她主动提出,要组织大家形成一个反诈联盟,定期进行反诈经验交流分享和反诈宣传,并提出四原则:一、无视,不贪心,不纠缠;二、遇事有对策,受骗不气馁;三、保存证据,搜集线索;四、搏弈对等,待机破案。
张阿姨不愧是教授出身,分析总结梳理和讲课能力仍然非常在线,因此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可,经常邀请她为业主办反诈讲座,她也乐此不疲,经常搜集相关案例,充实自己和大家。一段时间下来,或许是此长彼消的原因,社区里的受骗事件减少了不少。后来,社区的反诈事迹也引起了街道各机关的重视,经常被请去和各社区进行交流分享。
张阿姨像是重新找到了自我价值,成为社区红人,还在网上开了直播讲座,加上各机关的力推,一度像是一个冉冉升起的网红阿姨,还吸引了不少年轻男士的关注呢,不少人主动送礼品,要求加好友,求关注,一时间忙得不亦乐乎。
受骗不久的李阿姨,成为了张阿姨最铁的死忠粉,事事亦步亦趋,慢慢成为了张阿姨的得力助手,再加上张阿姨的老朋友陈阿姨,反诈三人组,就这样成型了。
线下交流活动,也是张阿姨的重要工作。有一次,张阿姨和李阿姨闲聊,没想到张阿姨二人竟然是同一年去***地方下乡的同届知青,它乡遇故知呀,二人有时会不约而同地用几句当地的土话进行调侃,她们的声音,被坐在一边的陈阿姨听到了,马上插话进来:“二位姐姐,你们怎么会说我老家的话呀?”
三人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原来,陈阿姨就是从那个地方嫁到这里来的,当时之所以嫁给这个不太男人的城市老公,当然是为了一个城市户口。
陈阿姨说到这里,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免不了一声叹息。
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聊到某个事情时,陈阿姨无意间说了一句话,却同时触动了张阿姨和李阿姨,二人同时愣了一下,张阿姨马上脱口而出:“妈呀,想起来了,这是那个假学生的口音!”李阿姨也不甘示弱似的,竟然大声喊了出来:“老天爷,这不是那个快递小哥吗?”
陈阿姨不明就里,呆呆地看着二位姐姐,张阿姨和李阿姨可再也坐不住了,同时伸出手拉起陈阿姨就往家里跑!张阿姨一边跑,一边交待李阿姨,说将她那天和快递有关的所有证明材料都带上,到自己家里来。
一刻多钟后,张阿姨家的客厅里,各种纸张摆满了桌面和地面,还有好几个手机亮着屏放在桌上,三位阿姨紧张地整理着各种证据。
过了好久,各种证据都摆放整齐,张阿姨让二位姐姐围着桌子坐下来,开始发表意见:“二位姐姐,现在情况似乎很明了了:诈骗我和李阿姨的,应该是一个人!”
这个结论,其实大家都已达成默契,但是正式从张阿姨口中说出来,还是具有不同的含义,就是这个事情的法律定义,非常重要。
张阿姨接着说:“我那天在视频里看到的这个骗子,右眼外侧有浮肿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听口音,就是***那里的人!”
大家离骗子的真实身份,更近了一步。
七、峰回路转-熟人-杀熟
陈阿姨插话了:“妈呀,天高皇帝远,穷山恶水,尽出这种人!唉.....”
陈阿姨说的没错,张阿姨和李阿姨这二位知青也纷纷点头,深表理解,但李阿姨说:“干点什么不好,非得干骗子这一行吗?”
张阿姨接过话来,却表达了不同意见:“如果有更好的选择,骗子起码就不会这么多。你看,为什么一个骗子可以在你我的身上同时行骗,这种高密度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还不清楚,是不是周围的人有同样受骗的经历呢。”
显然,李阿姨还没有张阿姨这种教授专家级别的认知,有些疑惑地点了点头,但这话提醒了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到社区里做一次调查取证,看看有没有同案和类案发生过。
当下,大家继续一一过目此前的证据,没有什么新发现,多少有些失望。
既然没有进展,就聊聊天吧,主题当然还是各自的受骗经历。当李阿姨说到快递小哥右眼外侧有一个灰色肉痘,上面还长着一根显眼的长毛时,引起了张阿姨和陈阿姨的兴趣,二人瞪大了眼睛,像是各自在联想着什么。
陈阿姨先说话了:“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我有一个来往不多的远房亲戚,有个独生儿子现在三十岁左右,前些年来这里找工作,和我借过一次钱,也没还,就不再联系了。听你们说的年龄、身材、口音、还有那根长毛,我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说......”
张阿姨和陈阿姨的眼睛瞪得更大了,难道,是身边的熟人?
想到这里,自然就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捋,首先,这种事一般很少发生,毕竟亲情难舍嘛,但反过来说,在道德沉沦之际,也不是没有可能。总之,虽然不能肯定,但也不能否定,于是大家结合现有证据,进一步往下梳理,不过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了。
时间不早,三位姐妹决定,利用手头现有证据,到银行或者网络平台落实一下。
“希望他们能配合。”
因为有过之前的二次打击带来的痛苦,张阿姨和李阿姨有些心里没底。
第二天到了银行,果然,对方以保护个人隐私为由,拒绝取证。网络支付平台也是同样理由。三人气得说不出话来:本来是受害者,却受到了施害者一般的待遇,找哪说理去呢?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又想到了有关部门。但是,之前那种让人痛苦的经历,实在是不想重新体验一把了。
陈阿姨提议:“这样行不?我和老家那边孩子的长辈联系一下,看看从旁边能不能有些收获?”
没有反对意见,陈阿姨回家一番折腾,终于找到了那个老旧的号码,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拨了手机,没想到竟然通了。
那边是苍老的声音,有些陌生,陈阿姨小心翼翼地问:“请问,您是大表哥吗?”
“你是谁呀?”
“我是陈**呀,想起来没?”
大表哥看样是想起来了:“是你呀,还在城里?怎么也不回来看看?”
陈阿姨有些尴尬:“这不是一直有事嘛,也没顾得上问候家里人。都还很好吧?孩子有活干吧?”
陈阿姨还真行,马上就顺着闲话题进入正话题了。
“我还凑合,那小子不清楚,好几年都没踪影了......”
原来如此!
陈阿姨赶紧应付了几句,挂断了电话。
这下,事件的整个逻辑线索已经很清晰,差的就是转账证据的具体核实。
张阿姨觉得,下来可能不得不和有关部门直接对话了。李阿姨也点头认可:“要不就无路可走,而且功亏一篑!”
八、阿姨-反诈-天问
因为连续发生针对社区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其中不乏有领导家属被骗,所以有关部门不但受到了各界的广泛批评,更面临前所未有的饭碗压力,不得不调集精兵强将,组织专班。但是,一段时间下来,骗子像消失了一样,既没有发生什么诈骗案,破案更没什么进展。
在专业人士一愁莫展之际,三位阿姨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碳。但是,当看到是三位社区里闲得无聊的阿姨时,专家们马上带着怀疑的眼神审视着那一堆并不完全符合办案要求的证据。
领导的批评犹言在耳,所有可能的线索万一真的错过了,后果很严重。
张阿姨示意李阿姨和陈阿姨不要着急,不要慌,因为她想好了,如果没有接待,她准备将三人的所有线索全部发到网上去,让更多的人看到,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愁找不到更多的证据和骗子。
三位阿姨气定神闲的样子,反而让专家有些怪怪的感觉,不由地带着好奇坐下来,慢慢聊了起来。
结果不言而喻,专家们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于是赶紧起立,向三位阿姨敬礼,接下来又是倒水,又是感谢。
张阿姨心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太势力眼,害人害己!哼!”
专家结合已有材料和阿姨们提供的事实证据,以他们的特殊身份直接要求银行、网络平台出示当时的转账凭证,不废吹灰之力,就让证据完全吻合了。
三位阿姨私下里说:“前人植树,后人乘凉。咱们只不过是借用了那些权力,验证一下而已。呵呵......”
至于那位一直藏得很深的老乡和亲戚,也终于归案,并最终在三位阿姨面前露出了真容——正如张阿姨和李阿姨所看到的,也如陈阿姨记忆中的,就是那个三十来岁的粗壮男子,远房亲戚的儿子,现在的骗诈犯罪分子!
后来审讯问得知,那天之所以与张阿姨视频,是因为实在推托不掉了,但是,当时他戴了一个硅胶材料的仿真面具,右面眼外侧正压在那个灰痘上,显得有些突兀,但当时以受伤搪塞过去。
快递小哥也是他。为了掩人耳目,专门戴了墨镜,加上头盔,已经武装得严严实实了。只是那根天生的长毛,还是留下了败露的痕迹。
还有那个女助理,是跟随他一路行走骗子江湖的合作伙伴,这次东窗事发,也一起进了局子。
不过呢,二人不离不弃,出双入对,看着还很感人。
二人组背后,还有十人左右的诈骗团伙,多年来恶行累累,这一次也被连根拔起,一网打尽。
“从熟人骗起,这是妥妥的杀熟呀。”
三位阿姨不由地感叹起来。
公开审理这天,张阿姨、李阿姨和陈阿姨,还有社区和附近街道的居民代表悉数到场旁听。做为原告方代表,反诈三人组庄严出庭。代理律师陈述完之后,由张阿姨进行补充发言。
张阿姨对事实、程序没有异议,但她跳出法律谈法律,提出一系列天问:
为什么骗子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有人为了行骗,会六亲不认?
实名制倒底方便了谁,当初提出实名制的专家,是不是出来给个说法?
几大运营商,也是不是该给个说法:为什么诈骗分子能精准到性别、年龄、名字、住址、喜好等一系列属于个人隐私的东西!?
张阿姨的发言如同连珠炮一般,通俗易懂,紧切时弊,引起旁听席一阵阵的掌声!
九、硅胶-AI-跨国
没想到,张阿姨的发言却让法官大惊失色,赶紧打断,称“这不是本庭责任范围内的事情。”
旁听席上一阵喧哗,大多数人支持,极少数人抗议,更多的人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法官宣布休庭,择日再审。
三位阿姨从法庭相携而出,拾阶而下,脸上带着自信和兴奋,也有些忿忿不平:有些事情如果不能挑明,就会让各种大小薄厚黑白骗子们继续得逞!
阿姨们说的没错!
就在这起诈骗案持续审理的过程中,手机新闻中流传着一些让人惊悚的消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诈骗分子以招工、招商、演艺、旅游等各种名义,将国内各界人士诱骗到边境三不管地区的所谓产业园区,强迫从事工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电信骗诈工作!
听说,这种“以骗养骗”的产业园区都实行监狱式的军事化管理,被骗到那里的人相当于被贩卖的奴隶,如果不服从,不但要挨打、关铁笼,还会被认为是没用的淘汰物,列入到人体器官配型移植的备件清单当中!
“毫无疑问,这就是有组织跨国绑架犯罪,简直是恐怖主义嘛!”
经过一段时间的法律学习和新闻阅读,张阿姨有了一定的法律素养,时不时会用法言法语表达,也有了更高的国内外政治视野。
陈阿姨听罢插话进来:“听说,东南亚某国的总理,竟然也收到了骗子打来的电话,说让她给某国的领导人转一笔巨款——连她们都不能幸免,我们这些草民可如何是好?”
李阿姨也来了兴趣:“二位姐姐,我听了张阿姨和戴仿真硅胶面具的假学生视频对话的事情之后,忽然联想到现在的AI虚拟技术,可以美颜和变脸,以假乱真,比假面具还厉害,很多诈骗聊天,其实就是假人进行的!”
张阿姨听后,面色微微发红。和不熟悉的男学生聊天,又上当受骗,这糟事让人怪不好意思的。
李阿姨也觉得有些小尴尬,就一改满脸严肃的神情,神秘兮兮地对张阿姨和陈阿姨说:“二位姐姐,你们知道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吗?”
张阿姨和陈阿姨一愣:“是什么呢?”
“我最担心那包湿巾了。”
“哦?为什么呢?”
“听说,现在好多骗子都邮寄免费湿巾,除了扫码,有的还有迷幻药,一打开就晕倒,想想都后怕。”
“然后呢?”
“然后吧,如果不是妹妹我年老色衰,说不定上次就......被劫色了......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呀!”
张阿姨、李阿姨闻听,竟然没有回过味来,稍做迟顿,不约而是地同时冲着陈阿姨摆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哎呀妈呀!晕倒了......美得你!就扶你!呵呵......”
三位阿姨互相指着对方的脸:“以前流行鞋拔子脸,现在可流行猪腰子脸,以后,姐妹们在家收快递时,记得戴上仿真硅胶脸,就可以被劫色了......”
随着嘻嘻呵呵一通狂笑,三人进入社区,各自回家去了。
二〇二五年一月十六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