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李一木
面对洪水,一位位基层干部用他们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忠诚与担当。在每一个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刻,在每一处需要有人站出来的地方,这些基层干部挺身而出,真正起到了“战斗堡垒”的作用,迸发出动人的力量。
他们冲锋在前,他们拼尽全力,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确保群众的安全。危急关头,这些“战斗堡垒”的坚守与发力,让群众找到了“主心骨”,有了可以依靠的力量。同时,也成为所有抗洪救灾救援行动中,不可取代的一个关键环节。正是有了这些“战斗堡垒”及时、持续、有力地发挥作用,才保证了整体救援行动的迅捷、精准。可以说,在这场洪水面前,离百姓最近的基层干部,用汗水甚至是不顾个人安危的勇气,交出了一份令人动容的答卷。
“战斗堡垒”及时发出“生命预警”。在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桲椤台村,洪灾发生时,村里共有约300人,最深的地方水有两米多,但因为转移及时,全村无一人伤亡。不仅仅是在这个村,还有更多面临洪灾威胁的村庄,众多基层干部紧急行动,第一时间投入到预警工作当中,正是这种争分夺秒式的紧急预警、迅速转移,才有效避免了极端情况的发生。在三河市城建新村社区服务中心门前,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党员往前站!干部往前站!男同志往前站!”危急关头,这样的声音胜过千言万语!
“战斗堡垒”守住“孤岛”希望。7月26日傍晚,滂沱大雨倾盆而下,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西沟包村干部董建国和村干部们拼尽全力,终于在19时13分将地质灾害点村民全部安全转移。随后,持续的特大暴雨彻底摧毁了通讯基站、冲垮了道路桥梁。马营子满族乡全域,尤其是海拔最高的西沟,瞬间沦为与世隔绝的“孤岛”。腾出村委会空房安置转移人员、分头探查灾情、就地展开救援、想尽办法发出“求救信息”……直到省、市、县迅速组织力量,应急、水务、交通、公安、消防等18个部门救援力量星夜集结……灾害无情,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我们的基层干部在身陷“孤岛”的情境下,仍旧体现出宝贵的组织协调与救援调度能力,为下一步救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战斗堡垒”出现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兴隆县委组织部、半壁山镇等工作人员组成下沉工作组,带着食物、药品和瓶装水等物资,赶往六道河镇赵北沟村,解了受灾群众燃眉之急;在兴隆县六道河镇朱家沟村福兴山庄,村党支部书记孙金生始终奔波在抢险救灾一线,他说:“群众都安置好了,我们最后撤离。”受灾后,易县第一时间成立512支党员先锋队,发动1.8万余名党员奋战在道路抢通、供电恢复、通信保障一线;在兴隆县六道沟村,88岁的村民商振路腿脚不方便,他家周边部分山体出现滑坡,泥浆夹杂着石块堵住了房门。危急时刻,村党支部书记商桂福和其他村干部从窗户爬进,背起老人就往外冲……
“战斗堡垒”也是群众贴心的“依靠”。兴隆县第二中学安置点为212名受灾群众撑起一个“家”,不仅要让群众“吃上热乎饭、睡上安稳觉”,还准备了24小时的医疗服务,准备了常用药品。在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受灾最严重的南台子西沟村,在脱离了“孤岛”的险情之后,董建国与县乡村的干部成立了一个留守小组,“我们要为乡亲们守好家!”……
激流之前见精神,危急时刻显担当。这些“战斗堡垒”在关键时刻的坚守与奋战,为抗洪救援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位位基层干部冲锋在抗洪一线的身影,是基层“战斗堡垒”最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缩影。青山不语,但这些身影却必将被记录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他们迸发出的动人力量,也必将成为我们共同迎战一切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