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小马科斯:   我坚信,若中国敢动手,美国必出手。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8月

小马科斯:   我坚信,若中国敢动手,美国必出手。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8月6日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被问到如果菲律宾在该地区面临安全威胁,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是否会出手保护。   小马科斯自信满满地回答“是的”,理由是他访美前后都得到了美国“非常强硬”的支持。   这个表态背后,既有美菲近年来防务合作的深化,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亚太战略中的现实考量,同时暗藏着南海局势的复杂博弈。   小马科斯提到的“访问前后都获得支持”,并非空穴来风。2025年7月,他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首位访美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双方在华盛顿举行了密集会谈。   此次访问的核心成果之一,是美国宣布向菲律宾提供5亿美元的军事融资,用于军队现代化和军事基地建设,同时计划在年底前达成《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强化实时情报共享和国防技术合作。   这笔资金不仅用于菲律宾军队升级,还明确包括开发可供美军使用的军事基地,例如新增的4个EDCA(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基地,其中3个位于菲律宾北部,直接针对南海和台海方向。   更关键的是,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会谈中明确表示,1951年签署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任何针对菲律宾武装部队、飞机或公共船只的武装攻击,包括海岸警卫队,都将触发条约义务”。   这是美国首次将海岸警卫队行动纳入条约保护范围,为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提供了“护身符”。   例如,菲律宾近期在仁爱礁的补给行动中,海岸警卫队船只频繁与中国海警船对峙,美方的表态无疑给了马尼拉更大的底气。   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延续了“美国优先”原则,但在具体策略上更强调军事威慑。其政策顾问提出的“实力促和平”理念,主张通过强化军事存在重塑地区秩序。   菲律宾作为美国在南海的关键支点,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棋子。2025年4月,美军在菲律宾巴丹群岛部署了NMESIS反舰导弹系统,该系统可搭载“标准-6”导弹,射程覆盖南海大部分海域。   同时,美国批准向菲律宾出售20架F-16C/D Block 70/72战机,总价值55.8亿美元,计划2027年开始交付。   这些部署不仅提升了菲律宾的军事能力,更将美国的战略威慑推进到第一岛链以内。   不过,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在美菲关系中同样显现。尽管承诺安全保护,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却对菲律宾施压。   2025年7月,特朗普宣布对菲律宾输美产品征收19%的关税,虽较此前威胁的20%略有降低,但菲律宾需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   这种“安全换经济”的不对等协议,暴露了菲律宾在美菲关系中的被动地位。小马科斯政府显然希望通过强化军事合作换取美国的战略支持,即便为此牺牲部分经济利益也在所不惜。   菲律宾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在南海的军事介入。2025年7月,美菲“肩并肩”军演首次将范围扩展至南海争议海域,美军“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与菲律宾海军进行了联合反潜和反舰演练。   与此同时,美国推动菲律宾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多边合作,例如菲日签署《互惠准入协定》,菲澳计划在巴拉望岛建立联合训练基地。   这种“以菲制华”的策略,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削弱中国的战略主动权。然而,中国的反制同样坚决。   南部战区在8月3日至4日组织了南海例行巡航,明确针对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搅局的行为。   外交层面,王毅外长在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上强调,南海应构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叙事,批评域外国家唯恐天下不乱的“老戏码”。   法律和舆论战方面,中国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化执法证据,邀请国际法专家批驳所谓“南海仲裁案”的非法性,并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加速,试图将议题拉回对话轨道。   小马科斯的自信背后,隐藏着菲律宾的战略风险。首先,美国的安全承诺并非无条件。特朗普政府将贸易与安全脱钩的做法,显示其更关注自身利益而非盟友福祉。   历史上,美国在南越、阿富汗等地的“抛弃”先例,让菲律宾难以完全放心。   其次,过度依赖美国导致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骑虎难下。2025年2月,菲律宾联合美、加在南海举行“多边联合海上行动”,试图拉更多国家入局,但这种挑衅行为可能引发中国更强烈的反制,甚至导致局势失控。   经济上,菲律宾也在付出代价。对美零关税政策将冲击本国农业和制造业,而19%的关税使菲律宾在东南亚出口竞争中处于劣势。   更严峻的是,中国作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已减少对菲投资,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投资增长37%,但菲律宾几乎未获新增项目。这种“安全热、经济冷”的局面,可能削弱小马科斯政府的国内支持。   可以说,小马科斯的自信,是美菲防务合作深化的缩影,也是特朗普政府“实力外交”的产物。   然而,这种建立在外部依赖基础上的安全感,本质上是非常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