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明朝刚立,状元欧阳伦娶了朱元璋的小女儿安庆公主。 大明王朝初立的那些年,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这一年,寒窗苦读的学子欧阳伦在殿试中独占鳌头,更蒙皇帝朱元璋降下殊恩,将心爱的小女儿安庆公主下嫁于他。一位新科状元竟能成为皇家驸马,这份际遇在当时的文人圈中传为美谈。 欧阳伦是陕西咸宁人,打小在田埂上扒着私塾窗户认字,十年寒窗熬成状元,是实打实从泥地里拼出来的读书人。朱元璋看中他,不光是文采好,更觉得他“根正苗红”——寒门出身,总该懂民间疾苦,不会像那些世家子弟般骄纵。 安庆公主呢,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最小的女儿。马皇后在世时最疼她,却没惯出骄横性子。她跟着母亲读《女诫》,也跟着父亲看奏折,知道新朝初创不易,常说“百姓的饭锅里,才熬得出江山的根基”。朱元璋常摸着她的头说:“我这闺女,比皇子们还懂治国。” 大婚那日,红绸从午门一直铺到驸马府。欧阳伦穿着绯红官袍,牵着安庆公主的手,接受百官道贺时,腰杆挺得笔直。他私下对公主说:“臣定不负陛下厚爱,更不负公主情意,此生当为大明百姓谋福。”安庆公主笑着给他斟酒:“我不要你立多大功,只盼你别忘了今日说的‘百姓’二字。” 起初几年,欧阳伦确实做得不错。他在翰林院编书,常把民间疾苦写进奏折,朱元璋看了总夸“还是状元郎懂朕”。安庆公主也没闲着,跟着他走访京郊农户,把宫里的布料、粮食悄悄分给缺衣少食的人家。夫妻俩在京城的名声,比春日的桃花还艳。 可日子久了,欧阳伦心里渐渐起了波澜。他看着同僚们用着精致的茶盏,穿著蜀锦做的官服,再看看自己身上洗得发白的布袍,心里像被蚂蚁啃着。尤其去同僚家赴宴,人家拿出云南的普洱茶、蜀地的锦缎招待,他却只能回请些家常小菜,脸上总觉得发烫。 那时候,明朝有严令:茶叶、丝绸严禁私自贩卖到西域,尤其是茶叶,要由朝廷统一管控,用来换取西域的战马。这是关乎边防的大事,朱元璋为此杀过不少人。可偏偏这禁令,成了欧阳伦眼里的“捷径”。 他开始偷偷摸摸干起了走私的勾当。利用驸马身份,让家奴周保带着车队,把茶叶、丝绸往西域运。关卡的官员见是驸马的人,谁敢拦?一来二去,欧阳伦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家里的摆设换了新的,连给安庆公主的首饰,都比从前华贵了十倍。 安庆公主不是没察觉。她见欧阳伦回家越来越晚,身上总带着酒气和陌生的香料味,问起时,他只说“同僚应酬”。直到有天,她在库房里发现了十几箱没见过的蜀锦,追问之下,欧阳伦才支支吾吾说了实话。 “你疯了!”安庆公主气得浑身发抖,“你忘了陛下怎么处置贪腐的?父亲当年为了整肃吏治,连自己的亲侄子都杀了,你敢碰他的底线?” 欧阳伦却不以为然,拉着她的手说:“公主放心,我做得隐秘,没人敢说出去。再说,我是驸马,陛下总不能真杀了我。”他哪里知道,朱元璋的“铁腕”,从不管你是谁。 洪武三十年,有人把状纸递到了朱元璋面前。不是小官,是兰州卫的指挥,硬气地说:“驸马走私,损的是朝廷的战马,弱的是大明的边防,臣死也要参!”状纸上把欧阳伦如何纵容家奴殴打关卡官员、如何垄断茶叶贸易,写得一清二楚。 朱元璋看完状纸,把茶杯捏碎在手里,鲜血顺着指缝流下来,半天没说话。旁边的太监吓得不敢喘气,谁都知道,陛下最疼安庆公主,可也最恨贪腐。 安庆公主跪在殿外,从清晨跪到日暮,额头磕出了血。“求父皇饶了欧阳伦这一次,儿臣愿削去封号,替他赎罪。” 朱元璋走出殿门,看着女儿苍白的脸,声音冷得像冰:“朕饶了他,谁饶了边关的将士?谁饶了天下的百姓?”他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痛惜,却很快被决绝取代,“法不容情,哪怕是驸马,也得死。” 圣旨下得很快:欧阳伦赐死,家奴周保等斩首,涉案官员全部革职查办。 行刑那天,安庆公主没去送行。她坐在空荡荡的驸马府里,看着欧阳伦当年中状元时穿的旧袍,眼泪无声地淌。那件袍子上,还留着他当年写的“为民”二字,墨迹早已干透。 有人说朱元璋太狠,对自己的女婿都下得去手。可别忘了,他是从元末的乱世里杀出来的,见过太多因贪腐而垮掉的王朝。他要的不是温情,是能让百姓安稳活下去的规矩。 欧阳伦死后,安庆公主闭门不出三年。再出来时,她把驸马府里的财物全捐给了灾民,自己搬到京郊的一座小院,种起了庄稼。有人问她恨不恨父皇,她只说:“我恨的是,他忘了自己是谁。”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安庆公主在他的灵前放了一把茶叶,那是欧阳伦没来得及走私的茶。她轻声说:“父皇,茶该归朝廷,人该守本分,他到最后也没懂。” 这世间最险的路,从来不是山高水远,是明明站在光里,却偏要往暗处钻。欧阳伦的状元之才,终究没能敌过心底的贪念,而朱元璋的铁腕,看似无情,护的却是更多人的安稳。 信息来源:参考《明史·公主传》《明太祖实录》相关记载
1382年,明朝刚立,状元欧阳伦娶了朱元璋的小女儿安庆公主。 大明王朝初立的那
勇敢小妹
2025-08-12 14:37:27
0
阅读:4